换句话说,即便永久居留资格放宽了,带来的结果也只是一小部分以前只能办理居留许可的外国人现在可以办理永久居留而已。而且整个草案中也没有任何赋予永久居留外国人“超国民待遇”的内容,从权利义务的内容来看,只是正常的“国民待遇”扣除了政治权利而已。 打击“三非”工作其实非常可观 管理部门解释远远不够 事实上,国家移民管理局和他的前身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及边防管理局一直在努力的打击外国人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务工的情况。每年都有大量的“三非”外国人被处罚,被遣送出境或者驱逐出境。但是国家移民管理局最让我诟病的就是这一点,他们的宣传工作自始至终不知道,广大群众需要什么,关心什么,想了解什么。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特意把国家移民管理局官方微博上面所有的文章过了一遍,自其2019年开通官方微博账号以来,总共1337篇微博。其中各种唱歌跳舞,卖萌摆酷,无病呻吟的宣传软文414篇,一线执勤工作311篇(主要是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快速通关服务这些),转发其他新闻媒体关于出入境工作的报道245篇(大部分都是几次新闻发布会的内容拆成几篇来发),各类出入境业务介绍答疑145篇,与出入境管理工作无关的好人好事120篇,而涉及执法办案工作的只有102篇。 而且这102篇中大部分都是与出入境工作无关的走私、贩毒、盗窃等案件,涉及违反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的只有11篇,这11篇里面涉及打击“三非”外国人的只有4篇。 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之前中科院奥地利籍雇员在网上发表辱华言论,北京出入境管理部门注销其居留许可并要求其限期离境。 除此以外,基层在打击“三非”外国人方面做的大量工作就这么无声无息。 比如以前对于非法居留的外国人只是简单的罚款了事,但是现在,对于非法居留的外国人不仅仅是罚款而已,根据非法居留的时间长短还会附带遣送出境等措施,并在一段时间内禁止这些外国人再次入境。 针对很多非洲国家,证件管理混乱,很多被限制入境的外国人通过改名换姓的问题再次蒙混入境的问题,出入境管理部门已经启动了对外国人面相、指纹等生物信息的采集工作,通过生物特征的比对识别发现有前科劣迹的外籍入境人员。 讲个笑话,面相比对系统刚启用的时候,对黑人的识别效果很不好,研发部门还专门针对黑人的图像进行了参数优化,比如加大对比度啊,调整白平衡啊。别笑,这是真的。 但是做了这么多的工作,人民群众根本不知道,不了解,只能说是国家移民管理局宣传工作的重大失误。 在国家移民管理局的官方微博评论区,针对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机构名称,以及我们国家外国人管理政策的质疑一直存在,但是作为主管部门一直没有进行解释和引导,矛盾和对立情绪一直在淤积。直到草案征求意见时,所有的舆情民意以此为突破口,来了一次总爆发,并迅速的成为了舆情事件。这其中的经验教训是值得有关政府部门总结和深思的。 所以,《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的制订是有必要的,制订这个条例不是为了放开国门,无限度的引进外籍人员。 制订条例的目的恰恰是为了下一步更好的管理入境的外籍人员。 《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为基础构架的我国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少了这块拼图,整个法律体系就不完整,就存在了漏洞,就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制订条例就是为了补上这个漏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草案还在征求意见中,我们可以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积极地表达我们的观点,我们不是要否定这项已经存在的制度,而是要让这项制度更符合广大群众的预期和要求。 很多人在网上说要清理“洋垃圾”,先不说“洋垃圾”这个叫法合不合适,但是清理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先制订标准明确一下,到底哪些是我们需要的“宝物”?哪些是我们不要的“垃圾”?分好类了,贴好标签了,我们再动手开始打扫屋子,不然,很容易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了。 3月7日, 司法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条例》在充分吸纳公众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之前不会仓促出台。反馈方式包括: 一、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或者中国法律服务网(),进入首页主菜单的“立法意见征集”栏目提出意见。 二、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南大街6号司法部立法一局(邮政编码:100020),并请在信封上注明“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字样。 三、通过电子邮件将意见发送至:YJJL2020@chinalaw.gov.cn。(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