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草案与2004年《管理办法》相比,最大的改变其实是法律位阶的提升。2004年的《管理办法》是部门规章,这次征求意见的永居条例是行政法规。法律位阶的提升,一方面是整个出入境管理立法工作的需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的配套法规,永久居留制度确实需要行政法规来进行规范。 其次,用行政法规来管理这项制度目的是打通外国人永久居留制度和我们国家其他社会民生制度之间的鸿沟,解决永久居留证件作为身份证件在国内使用等一些具体问题。但是,制订永居条例绝对不是为了放松对外国人入境的管理,如果是为了这个目的,直接宣布居留许可可以无限期续延就解决了,根本不用费那么大精力再搞一个永久居留。而且永久居留的目的是为了吸引高层次的人才,把标准订的太低,真的做烂做臭了,对于高层次人才还会有吸引力吗?如果连服装市场做批发的黑人都能拿到的永久居留,知名大学的教授还能看得上吗? 外国人在中国是否存在“超国民待遇”? 我觉得否认这个问题就有点掩耳盗铃了。毫无疑问,“超国民待遇”这一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虽然我们的法律中并没有这样的规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时有发生。比如网上爆出来的北京某大学的游泳池,只允许留学生和教师进入,不允许其他中国学生进入。如果是只允许教师开放,我觉得可以理解。但是同为学生,外国籍的可以进,中国学生不可以进,如果这都不算“超国民待遇”,那我都不知道还要超多少才能算“超国民待遇”? 还有很多外籍人士犯法了,司法机关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式来处理。比如网上曾经报道的福州某大学一名外国留学生,当街公然殴打执勤民警,这要在灯塔国都是要吃枪子的行为,结果轻描淡写的一个批评教育就结案了。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也曾经写过一篇公众号文章《为什么民警不愿意拘留外国人》进行分析,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搜来看一看,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 所以,我认为,外籍人士的“超国民待遇”是客观存在的,无需否认。造成这个的原因也有很多,有国家政策层面的,有经济文化层面的,社会生活层面的,也不可能一朝一夕,网上喊两嗓子就能解决问题。但是我们只有正视问题的存在,才能解决问题。掩耳盗铃,解决不了问题。 首先,我不认同现在网上一刀切的把来华的外国人特别是来自非洲国家的黑人以及来自中东、南亚地区的穆斯林称为“洋垃圾”。 事实上,大部分来华的外国人都是遵守中国法律,认真工作生活的普通人。他们对于少部分人在中国实施违法行为同样深恶痛绝。比如在广州的某非洲国家商会就曾经组织过“地下出警队”,专门雇佣了一批本国人和本地的中国人一起抓捕非法入境的该国公民并扭送到公安机关。他们还出资奖励提供“三非”外国人线索的举报人。当然这些行为因为本身不合法,很快就被当地公安机关叫停了。但是他们依然用其他方式支持公安机关打击“三非”外国人的活动,比如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提供小语种的翻译服务等。 这些外国人的观点很明确,“我们是正常办理签证来中国经商的(中国签证费不便宜的),我们正常开公司,向中国政府交税。但是这些人,他们非法入境,还不用交税,我们做生意当然做不过他们。而且他们的行为让所有中国人都讨厌我们,所以我们也希望中国政府清理他们”。 所以在打击“三非”外国人的问题上,这些在中国合法工作生活的外国人和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仅仅因为肤色、族裔的原因,一刀切的把他们称为“洋垃圾”,只会让我们的敌人越来越多。 上面这封信是一位叙利亚博士生写的,2月10日,他把1000元捐款送到了辖区的南京市公安局鼓楼分局阅江楼派出所,然后留下这封信就走了。他把中国视为自己的第二个祖国,如果仅仅因为肤色或者民族,我们就把这样的人也归为“洋垃圾”,那么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在世界上还会有朋友吗?抑或是我们想重新回到闭关锁国的年代? 其次,鉴于我们国家目前整体的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可能外籍人士的“超国民待遇”在一定时期内还会存续,最终消灭杜绝这些现象还需要时间。 以国人吐槽最多的外国留学生问题为例。我们国家从1995年开始实施的211工程中,就明确要求了“增强高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等要求。具体到院校参评的时候,能够用来参考的指标无外乎就是外籍教师人数,外国留学生人数等等。而一旦评上了211工程院校,就意味着能够获得更多的财政拨款。有了这样的动力,很多大学求“贤”若渴的心态也就可想而知了。现在211,985虽然不提了,但是又出来一个“双一流”。而且即便是在国际上,知名的QS高校排名,国际教师比例和国际学生比例也是两个重要的评价指标。 换句话说,只要这样的排名还在进行,那么外国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就不可能完全杜绝,因为很多大学依然需要这些“洋学生”来撑场面。有了外籍教师和留学生,学校排名就会升高,学校排名高了,那么水涨船高,愿意来的外籍教师和留学生的素质也会提高,顺带着学校的排名也会再次提高。就像《倚天屠龙记》里面张翠山的梯云纵,左脚踩右脚,右脚踩左脚,蹭蹭蹭就上去了。当然,这不符合力学。 那什么时候能够杜绝?我想至少需要我们的高校真正具有了国际一流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声望,外国的学生争先恐后的想过来读书,才有可能实现。 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时间的沉淀。就像我们的足球职业联赛初期,一个国外的业余球员都可以在中国顶级联赛打上主力。但是,现在,你要是没有一个国脚身份,都不好意思来中国踢球,虽然中国男足的水平依然很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联赛确实是好看了。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那就是本次征求意见的《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草案和国人诟病的“超国民待遇”没有直接联系。将怒气和怨气发泄在这部草案上是找错了对象,也于事无补。 我在前文写了,我们国家的外国人居停留管理制度包含了三个层级。短期来华人员的签证、中长期停留人员的居留许可、永久居留。永久居留是最高的一级,能够获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只是在华外国人中极少的一部分。能够有资格申请永久居留的外国人,即便没有获批永久居留,但是申请一个普通的居留许可还是没有问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