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中国经济靠什么增长?(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0-08
摘要:反映在就业上,从1978年到2013年,我国平均每年新增1300万年轻劳动力,就业人口年均增长2%,单纯就业人口的增长就足以贡献每年2%的GDP增速。 而在2014年,2000年左右出生的人口开始加入劳动力大军,而这批人口的数
 反映在就业上,从1978年到2013年,我国平均每年新增1300万年轻劳动力,就业人口年均增长2%,单纯就业人口的增长就足以贡献每年2%的GDP增速。 而在2014年,2000年左右出生的人口开始加入劳动力大军,而这批人口的数量远低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甚至抵不上每年变老的人口数量,这就使得我国的劳动力人口数量在2014年以后首次出现了负增长,而我国的就业人口增速也逐渐降至了零增长,甚至在2018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这意味着简单的人口数量变化已经不再能贡献新的经济增长,人口的数量红利已经彻底消失。 工程师红利崛起。但是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然也会打开一扇窗。事实上,导致出生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发展。从全球来看,过去50年的经济稳定增长,因而全球出生率都在持续下降。而从出生率的区域分布来看,收入越高的国家往往出生率越低,2017年高收入国家的出生率仅为10.5‰,而低收入国家的出生率高达34.8‰。  其实目前美国的出生率也仅为11.8‰,韩国、日本和德国的出生率也都在10‰以下,但是并不妨碍其保持发达国家的地位,尤其美国、韩国和德国的经济增长并不算慢。这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发达国家投入到教育的资源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这使得其劳动力生产效率更高,从而可以享受更高的人均收入。  按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数据,截止2017年,韩国、日本、美国、德国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为12.1、12.8、13.4和14.1年,显著高于全球8.6年的均值水平。  而中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除了计划生育政策以外,经济的发展也是重要的原因。2018年我国人口出生率降至10.9‰,相当于韩国2001年以及日本1985年左右水平,而当年韩国和日本的人均GDP也在10000美元左右,与中国目前基本相当。 同样以韩国为例,虽然其出生率自从2004年以后就降至10‰以下,但同期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1.2年升至12.1年,这意味着其劳动者素质的显著提升。而中国的高等教育在过去20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2000年时,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不到100万,而在2018年,我国毕业的大学生数量超过了1000万,包括750万普通高校毕业生,218万成人高校毕业生,以及195万网络高校毕业生。  根据我们的测算,我国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已经从1980年的0.3%升至2018年的11.4%,同时我国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也从1982年的5.2年升至2017年的9.2年。如果保持目前每年1000万大学生毕业数不变,我们测算到2030年时,我国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将上升至21.4%,同时我国的人均受教育年限也将上升至11.2年,平均每年上升1.5%左右。  也就是说,虽然我国的人口数量红利消失了,但由于人均受教育水平的持续提升,从而带来了新的工程师红利,这其实就是人口的质量红利。三、从城镇化到城市化第二个挑战就是城镇化的放缓。城镇化步入尾声。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仅为1.7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为17.9%。而在过去的40年中,中国有6.6亿农村人口进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了41.7%。劳动力在农村从事的主要是农业,在城镇则可以从事工业和服务业,而工业和服务业的产出效率远高于农业。在过去40年,我国工业和服务业的人均产出大约是农业的5倍到6倍左右,因而随着劳动力从农村进入城市,首先带来的是生产效率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