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鞋网07月15日讯,浑水公司(Muddy Waters Research)发布了安踏体育沽空报告的第一部分,标题为《锅里的老鼠屎》(Turds in the Punchbowl)。报告称做空安踏是因为对其财务报告以及与分销商关系的担忧。
浑水指出,安踏之所以能获得行业领先的运营利润,并不是因为其运营良好,而是因为其利用大量秘密控制的一级分销商,欺诈性地提高利润率。浑水表示,有证据表明安踏与其下分销商关系非同寻常,其秘密控制的27家分销商中有至少25家为一级分销商,占据了安踏销售额的70%左右。浑水认为安踏控制这些子公司是为了操纵其报告的财务状况。 浑水表示,安踏秘密控制的这27家公司在2017年的销售成本约为人民币55亿元,约占安踏报告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但这些分销商的信用报告显示毛利率仅为7%-8%,净利润率几乎为零。浑水预计,真正独立的一级经销商的毛利率应该为30%-35%。因此对于安踏坚称的“一级分销商是独立第三方”,浑水认为是个谎言。受该报告影响,安踏股价在当日午间收盘跌7.32%,市值蒸发超过百亿元,总市值1384亿港元。随后安踏宣布下午停牌。 9日上午开盘前,安踏体育发布公告澄清,坚决否认指控,并认为其属不准确并且具误导性。据此消息,安踏体育一度涨2.6%,扭转早些时候的跌势。 不过,浑水随后立即发布了安踏体育沽空报告的第二部分,并称完全猜准了安踏体育的回应,知道安踏体育一定会例行否认指控。报告称,根据安踏IPO后的一系列交易,表明安踏内部人士总是有意欺骗外部投资者,并以投资者为代价获取利益。浑水认为在2008年,安踏有内部人士剥夺了公司的宝贵资产——国际品牌零售业务,并试图隐瞒这一事实。在报告的结论中,浑水认为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主席丁世忠及其同伙有意窃取股东资产。 安踏体育随后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再次强烈否认浑水报告中的指控,认为有关指控并不准确并且具有误导性。安踏体育9日收51.35港元,涨幅0.2%。
一年多来被三家沽空机构做空 这不是安踏第一次被做空机构盯上。 2018年6月12日,沽空机构GMT Research Limited发布了一份沽空报告,重点提到了安踏体育。报告称2017年安踏的营业利润是运动服装公司有史以来的第三高,让GMT难以置信的是,安踏在价格仅为大品牌25%的情况下,利润率却能在大品牌的两倍以上。 GMT表示安踏要么是世界最好的体育用品公司,要么就是骗子公司。但安踏与此前被证实是骗子的公司存在诸多相同的特征,因此安踏很可能也是骗子公司。GMT认为安踏股价只值10港元,和当时安踏的股价46.25港元相比,有80%的下跌空间。 安踏股价闻声下跌近6%。6月14日安踏发布公告,强烈否认报告中的有关猜测,认为有关猜测并不准确及具误导性,随后安踏股价一路走高。 2019年5月30日,沽空机构杀人鲸(Blue Orca Capital)创始人Soren Aandahl在Sohn Investment Conference投资论坛上,质疑安踏体育公司的现金管理,并表示斐乐(FILA)收入不透明。杀人鲸认为安踏股价有高达34%的下降空间,只值32.93港元。 杀人鲸的创始人一方面质疑安踏体育手握大量现金,但仍然多次筹资及现金流稳健,分红率却从70%下降至45%。另一方面,认为斐乐的收入被安踏夸大40%。在该机构展示的报告中,2018年阿迪达斯和耐克在中国一二线城市的坪效分别为3.10万元和2.19万元,而FILA坪效却达到了4.38万元。此外,杀人鲸表示斐乐在中国内地去年平均单店收入630万元的业绩,对比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市场单店490万元和270万元的业绩显得过高,有些不真实。 消息发布后,安踏体育股价全天跌幅高达5.53%。5月31日,安踏体育发布公告,强烈否认报道中的有关猜测,认为有关猜测并不准确及具有误导性。公告发布后,安踏体育股价高开,最终收涨2.24%。 此次浑水发布的沽空报告与前两家机构的相似点在于,都剑指安踏公司超高的利润率与财务造假。安踏方面的回应是,公司的基本面没有受到影响。此外还表示,安踏体育的高层近五年没有减持股票,大股东上市至今也未曾质押过一股股票。 据安踏2018年的年报显示,安踏2018年的收入为241亿元人民币,比李宁、特步、361度的2018年收入加起来还要多出约20亿元。安踏2018年的毛利约126.87亿元,比李宁、特步、361度的2018年毛利之和多出约70亿元。 其中,李宁2018年收入105亿元,安踏是其2.3倍左右。李宁全年毛利为7.77亿元,安踏是其16倍左右。安踏体育2018年的收入与毛利的增速为44.4%和54%,李宁的分别为18.45%和74.22%,361度的分别为0.56%和-2.3%,特步的分别为24.84%和25.97%。 其中原因与安踏体育多品牌商业版图有很大关联。根据安踏2018年年报显示,2018全年安踏品牌产品的零售金额同比实现10%-20%的增长,其他品牌产品(不包括2017年10月1日之后之后新加入集团的品牌)的零售金额同比实现85%-90%的升幅,成为业务增长的引擎。 安踏CFO赖世贤解释称,一是因为安踏主品牌增长稳定,二是包括FILA在内的其他品牌增速较快。据了解,2018年安踏品牌的增速为中双位数,FILA的增速在80%以上,迪桑特由于基数低增速达200%。 可观的市场表现会引来投资机构和做空机构的强烈关注。每日经济新闻的观点认为,安踏体育之所以在一年来受到多次沽空,一方面是由于公司营收增速快、股价持续大涨、收购等因素,另一方面是因为公司的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以及业绩披露子项非常模糊。
中国第一体育用品集团的发家之路 1991年,在福建省晋江市陈棣镇,丁和木、丁世家、丁世忠父子三人成立了安踏品牌,品牌意为“安心创业、踏实做人”。凭借着鞋子质量过硬和丁家人精明的营商头脑,安踏开始走上发家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