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国际资讯】俄罗斯文化战略评析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6-06
摘要:苏联解体后的 20 多年来,俄罗斯不但经历了经济衰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众多社会问题的困扰,还面临着人民信仰缺失、价值观混乱和精神萎顿等思想文化危机。在以

任何一个国家,一旦放弃了意识形态的防线,付出的代价必将是惨重的。苏联解体使俄罗斯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许多俄罗斯人认为,后苏联时期的文化危机不仅表现为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外部文化传媒的大肆涌入,更体现在国家内部道德体系、语言文化、社会价值的全盘“混乱”。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核心价值观的丧失,进而威胁着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普京深刻地认识到,由西方舆论主导的对苏联的妖魔化,必然造成俄罗斯历史、文化与情感基础的坍塌,如果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塑造俄罗斯大国形象和投射俄罗斯世界影响力方面,普京着力倡导俄罗斯的历史文化传统,突出强国理念和爱国主义精神。

2. 文化冷战留下的创伤

美国同苏联的冷战较量实质是对意识形态制高点的争夺,以否定对方所信奉的意识形态来否定对方存在的合法性, 进而通过对对方精神文化空间的控制颠覆对方存在的合理性。杜鲁门政府奠定了对苏文化战的基调,此后历届美国政府都秉承了其主要原则。美国对苏文化战的内容相当广泛,诸如广播、新闻、图书、出版、影视、艺术、体育、教育、文学等,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广播宣传战尤具特色,其中,“美国之音”等媒体被置于东西方文化冷战的最前沿。

在美国政府大力支持下,“美国之音”增加了61部俄语广播,在每天24小时的广播中增加了2.5小时的俄语节目。另外,1949年12月成立的“自由欧洲电台”和1951年1月成立的“自由电台”,是美国设在欧洲的两家大型电台。1950年4月,国安会出台了专门支持“美国之音”对抗苏联干扰的NSC66号文件,建议集中专门人才来研究对策。于是在国务院组织下,一大批美国最出色的科学家参加到代号“特洛伊计划”的项目研究中。根据特洛伊项目组的建议,“美国之音”的工程师采取了诸如增加频道、一个信号两个波段、经常变换频道、使用特殊装置过滤掉干扰信号以及用贴近苏联广播频道的“拥抱”(cuddle)技术方式播放“美国之音”等。根据美国统计,到1951年4月,“美国之音”在苏联东欧地区的收听率由1950年的25%增加到50%。苏联为干扰“美国之音”,在1950年花费了1750万美元。1976年两家电台合并为“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公司”,总部设在慕尼黑,制作中心在纽约,这两家大型电台名义上是私营,实际其经费先后由中央情报局和国会资助并受美国政府控制。两家电台的俄语广播24小时不间断,每周对苏联和东欧国家播音总时数1078小时,听众达5650万人。

【国际资讯】俄罗斯文化战略评析

“美国之音”和“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对苏东剧变到底产生了多大影响,到目前为止尚难以进行量化评估。但1987年1月,戈尔巴乔夫下令苏联相继停止对BBC和“美国之音”等西方广播干扰,可视为西方文化取得的重大胜利。正如后来美国国际化广播委员会得出的结论:“苏联停止干扰西方广播,可能比戈尔巴乔夫决定从东欧撤军50万承诺更加重要。”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文化软实力的匮乏是导致苏联输掉冷战的关键性因素,也是今天俄罗斯文化缺乏竞争力的根本所在。

3. 苏联解体产生的文化冲击

苏联解体给俄罗斯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经济活动、政治生活之上,也体现在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上。俄罗斯面临重建本民族精神文化家园的挑战。一方面,独立后的原加盟共和国纷纷搞去俄罗斯化,俄罗斯文化在后苏联空间失去了吸引力。另一方面,在俄罗斯国内,民族分离震荡久久持续,俄罗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衰弱。第二个严峻的挑战是各种科技文化人才的流失。伴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科技文化人才大量流失。人才流失表现为内流和外流两个方面。内流指的是大批知识分子、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分子为生计考虑转行去做小生意等,外流主要体现在俄罗斯精英大量离家出走。据不完全统计,从 1991 起,俄罗斯的科学家,包括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高等院校的教授、副教授减少了一半多。目前在俄罗斯,只有约 40 万科研人员还在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他们的平均年龄已达 56 岁。在欧洲和美国,有不少在苏联解体后流落海外的俄罗斯移民,其中不少世界级的著名艺术家、工程技术人员等。大量人才流失海外,直接迅速地削弱了俄罗斯的文化科技创造力,而且严重损害了俄罗斯的国家形象,挫伤了俄罗斯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助长了青年一代崇拜西方的心理。第三个严峻挑战是俄罗斯国家形象的重新构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地位一落千丈。1997 年,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列举了俄罗斯的几个关键统计数据后,给出了这样的结论:“俄国的社会状况实际上是典型的中等第三世界国家水平”。严重的经济衰退不单使俄罗斯人民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且使俄罗斯在国际社会面前失去了昔日的尊荣。

4. 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安全威胁

和世界大多数转型国家一样,俄罗斯面临着全球化的巨大挑战,特别是在文化安全领域,俄罗斯面临的挑战是独特而严峻的。首先,在全球化背景下,俄罗斯本土文化认同感重新构建。俄罗斯文化安全问题最大的险情源于国家原有文化价值体系的坍塌,即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及与之相关的信仰体系的崩溃。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骤然退位,使俄罗斯人民处于精神、思想和文化的空虚状态,而俄罗斯现有文化软实力不能满足国民在新的国际背景下日益增长的、对新文化的强烈需求。西方文化借助文化全球化的劲风,迅速侵入了后苏联的文化空间,对俄罗斯传统文化的独特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与独立后的其他原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属性不同,俄罗斯人长期处于对本土文化认同感的迷失状态。全球化使俄罗斯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的遗产和西方文化在俄罗斯社会中的冲突与融汇,达到了空前剧烈的程度。俄罗斯文化身份的认同正是在这种充满矛盾的状况下进行的,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目前还在继续。其次,文化全球化与冷战思维的改头换面。冷战虽然结束了,但西方社会仍然将俄罗斯视为“后共产主义”“后极权主义”的国家。美国依然将俄罗斯视为自己的威胁。对美国来说,苏联的解体已经证明了冷战时期美国文化战略的有效性,因此,美国和西方国家除了运用北约东扩、欧盟东扩、“Color revolution”和货币战等各种手段打压俄罗斯以外,还运用文化战等非传统手段进一步消解俄罗斯的影响力,强化对俄罗斯国内的文化渗透。美国的步步紧逼,迫使俄罗斯不得不重新考虑如何应对西方的文化攻势问题,制定出一系列新的文化政策战略。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不断增长,也是俄罗斯文化战略出台的重要推动因素。对于俄罗斯来说,欧美的对外文化战略是文化东进,亚洲大国的文化战略则是文化西进;两股文化潮流对进的态势,一方面促进了俄罗斯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交流,另一方面极大地压缩了俄罗斯的文化空间,构成了对俄罗斯文化生态圈的挑战。

5. 乌克兰危机的文化警示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