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货精品或入免税清单 海南免税政策细则最快月底浮现? 据称新版政策细则考虑了取消件数限制和提高行邮税起征点。 “最快这个月底会出免税政策细则。”接近财政部的消息人士6月11日傍晚向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透露。他说的这个细则,指的是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的细化内容,会涉及到新增免税品类有哪些,又是否会取消购物件数限制,更重要的是行邮税的起征点变化。21世纪经济报道从财政部、海关总署等多个交叉信源获得信息确认,此次免税政策最大的突破口,是将持续8年的单件免税品行邮税起征点从8000元大幅度拔高,也就是说,在海南买单价数万元的奢侈品很可能不再需要补税,部分奢侈品不再需要跑到国外去买。 另一个重要突破是国货精品的入场,上述交叉信源提供给21世纪经济报道的信息透露,财政部和海关总署有意在免税政策中开始放入一些精品国货,如华为、大疆等国产知名品牌的电子产品,又可能有茶、丝绸等土特产店。如此一来,这些国产品牌的全球最低价格销售点,很可能就是免税店了。有免税行业从业者向记者指出这些减免了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国产精品,免税价格预计比市面上所有渠道的售价便宜10%以上。 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谢祥项也认为,新政策下会向高附加值商品倾斜,包括烟酒、腕表、保健品、电子产品等,他认为这些新增免税品类会更好刺激扩大离岛免税政策带来的效应。 6月12日,中国旅游集团有限公司专家委员会委员陈文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目前免税政策的两大“瓶颈”在行邮税和购物件数限制上,此次政策针对性强,专门解决这两大难点,有助于真正吸引海外消费回流。 动机:吸引海外消费回流 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揭开面纱,里面关于离岛免税额度的内容当天迅速成为众多新闻报道的标题选点。6月8日,国务院多部委与海南省政府共同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进行政策解读,财政部副部长邹加怡在会上表示,零关税是海南自贸港的重要制度设计。在2025年海南全岛封关运作前,会大幅放宽离岛免税购物政策,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限额提至10万元每人每年并进一步扩大免税商品种类。“各位如果到海南去旅游,建议大家多带点钱,多多购物消费。”邹加怡笑道。她的建议引起了现场记者的大笑。 会后,邹加怡在被记者追问离岛免税政策细节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仅透露正研究细节,争取尽快对外公开。接近财政部的消息人士猜测,财政部将尽快出台政策细则,预计最快6月底就能公开。 这与国家希望用政策红利吸引境外消费大幅回流,带动国内消费市场有关。 21世纪经济报道从国家外汇管理局查询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中国人境外旅行支出高达17308亿元,而入境旅游收入总共才2176亿元。贝恩咨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奢侈品销售额达到3100亿美元,中国市场贡献了35%,也就是高达1225亿美元(约合8660亿元)。而且贝恩公司的《2020年奢侈品研究报告春季更新版》中还指出,2025年中国的个人奢侈品消费将增长至全球50%。 庞大的奢侈品消费中,免税渠道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促境外消费回流,实施更有吸引力的免税新政无疑是路径之一。中金公司估计2019年我国居民境外购买免税品总体规模超过1800亿元,仅在韩国的免税购买额就超过1000亿元,而国内免税品市场规模仅500多亿元。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为何国内免税购物额差距如此之大?有过多次海外旅游购物体验的外企白领金运玲坦言,在海南以外任何全国出入境口岸,国家规定每个人单次免税购物总额只有8000元,其中在境外购买的额度只有5000元,入境免税店购买的额度也只有3000元,且这些商品需是个人自用物品,超出这两个额度的商品都会被追缴关税,补税额很高。但满足两个金额的奢侈品数量不多,比如一个名表或名包,价格基本过万元,海南虽然在免税品金额上放宽了,可单件商品的最高金额有限制,只是8000元,超出的仍要补税,所以很多人情愿冒险在海外购买,赌一把不会被海关抓到。 天风证券研究报告表示,由于关税等成本影响,国内免税品价格与境外存在大额价差,加之商品品类、购物体验等因素,曾经中国免税消费外流现象严重。随着中国下调进口关税、加强对灰色市场管控,各大奢侈品品牌持续调整国内外市场价差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免税消费持续回流。如今在国家鼓励海外消费回流的战略背景下,我国离岛免税及市内免税政策有望持续放开。 还不得不提的一点是,受疫情冲击,出入境游市场至今无法恢复,曾经担任过中国旅行社总社常务副总裁和中国旅游集团旅游研究院院长,熟悉出入境和海南岛免税业务情况的陈文杰向记者透露,海南岛内四家免税店在今年4月、5月的进店客流同比下降34%,但离岛免税销售额同比增长115%。“显示国人的强劲购买力和吸引消费回流的巨大潜力。”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所长杨劲松同一天也向记者指出,应该客观看到中国人消费力强,尤其是高收入群体的高消费需求,堵不如疏,适当提高行邮税起征点,将这些高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引导回国内消费场景,比如海南。 品类:扩增电子产品? 在杨劲松看来,海南离岛免税额度提至每人10万元/年,应该是财政部、海关总署等部委经过严密计算后的结果。而且会在品类的放宽步伐上采取适当节奏,不至于冲击现有国内有税商品消费市场。也就是说,10万元的额度很可能是分阶段到位,而非一下子提至10万元。 但这么温吞的动作会不会对消费市场刺激不够大?杨劲松认为与额度相比,更重要的是品类的扩容。他指出,目前免税品类只有38种,且主要集中在香化用品上,若是新增一些在境外市场热卖的品类,或可以很好拉动消费,比如电子产品。 谢祥项也认为新政下免税新增品类会向高附加值商品倾斜,包括烟酒、腕表、保健品、电子产品等。这些品类的增加对刺激消费效果最好。 对比海南对标的另一个自贸港香港的免税品销售分类,国信证券分析师曾光在其研究中指出,香港零售市场2019年销售总额为4311.6亿港元,其中旅游零售估算占比约2/3,即3000亿港元左右,其中珠宝首饰销售额占比15.36%,3C电子产品主导的耐用消费品销售额则占比14.74%,衣服箱包鞋类等精品类销售额占比12.41%,化妆品销售占比仅为9.97%。 “国际上一般机场免税店的销售,烟酒、电子产品和香化各占三分之一。”有不愿具名的国内免税运营商透露,反观国内免税市场,国内各大机场免税店的香化品类销售占比高达8成,其他品类消费额并不高。因此海南省方面急切希望参照香港市场将品类扩容,比如加大电子产品和其他相关品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