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美国凭什么对中国“失望”?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6-03
摘要:5月20日,美国政府向国会提交了一份题为《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方针》的报告,长达16页, 主题是明确、强化与中国的战略竞争。 它可能真的要去落实,也可能是典型特朗普风格的行事方式——先大声嚷嚷,然后跟你讨价还价。 不管怎样,这还是展现了美国人可爱的

5月20日,美国政府向国会提交了一份题为《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方针》的报告,长达16页,主题是明确、强化与中国的战略竞争。

它可能真的要去落实,也可能是典型特朗普风格的行事方式——先大声嚷嚷,然后跟你讨价还价。

不管怎样,这还是展现了美国人可爱的一面。一般来说,这种最基础的思路建构,是不适宜公开的,因为公开丝毫无益于“战略方针”的实现,反而会制造阻力。

比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的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意味着必然要把许多发达和不发达的国家甩到后面去,但不可能列个清单,指名道姓地说要超过谁。一旦这么说,路就变窄了。

更可爱的还在这里:这份文件一开始就表示,自1979年与中国建交以来,美国在对华策略上一直是“抱有希望”的,美方希望通过接触交往,能使中国“经济开放”和“政治开放”,然而40年后的今天,美方认为自己并未如愿。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建交公报。宣布中美两国决定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当日上午,北京市人民争阅《人民日报》关于中美即将建交的“号外”

这其实是一种心理背景,在正常关系中,它是秘不示人的。就像两人之间,关系变得冷淡,肯定有心理因素,一方可能认为自己“看错人了”,但疏离即可,不必说出,一说就变成一种闹场的结局了。

其实这种心态,早在几年前,特朗普上台以后,中国社会已经通过民间交往嗅探出来了。至少在两三年前,就有不少学者或媒体人在说,美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圈子里对中国的印象已经完全改变了,许多中国人对此忧心忡忡。把那些学术的、枯燥的语言转换成日常用语就是:他不喜欢我了,这可怎么办?

无法可施,因为人心难测也难逆。关键问题在于彼此是何种关系,粗俗一点说就是:你又不是靠他养的,何必惶惶不可终日?

这是一个战略定力问题,不影响战术上对对方的高度重视,以及行动上的充分理性。

失望问题

中国的确让美国失望了,如果它和中国接触的目标是实现道路转化的话,那这种失望也是注定的。

如果只听美国的说法,此事给人的感觉像是一场合同毁约。但事实是这样吗?

1979年中美建交,同在这一年,邓小平作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第一项就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1979年1月18日,邓小平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讲话

这个讲话是公开的,也就是说,改革开放的目的,绝对不是用牺牲道路自主来换取经济发展,相反,是用经济发展来巩固道路自主,这是一开始就写在门楣上的。

2016年,习近平提出“四个自信”,第一个就是道路自信,正是对改革开放初衷的回应。中国从来没有承诺要从社会主义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对方可能一厢情愿,认为自己的诉求未获满足,但这不是建立在欺骗的基础上。

此其一。

其二,怎么样的国家关系,一方才有义务满足另一方的心理期待呢?宗主国与附庸国的关系、殖民者与殖民地的关系,或者西方盟友内部那种大哥和小弟的关系。

中美之间是三者中的其中一种关系吗?显然不是。

即便是北洋军阀或者国民政府时代,通过对外借款、寻求援助和政治控制、军事威胁建立的关系,也不完全如此,蒋介石不时也会骂几句“娘希匹”呢。

美国有许多汉学家、“中国通”,但对中国真的不通。许多写中国的文章和书,中国人理解起来都颇有难度,经常是只有学术意义。

他们总是运用政治现实主义的目光,把中国的革命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完全理解为不同政治势力之间利益争夺的结果,这样分析问题,看上去很科学,但却是无法真正了解中国的。一个根本的问题总是被回避: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何以发生?

社会主义革命,是对自强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的接力,前人做前人的事,后人干后人的工作,目的都是一个——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摆脱被控制被剥夺的地位。各种方法都试过之后,发现虽然都承担了各自的历史使命,但都无法通往最终目标,所以才选择了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革命对于中国而言,不是因为条件成熟而自然发生,而是因为一部分精英认识到这条路可以通往民族独立和现代化,而去创造条件让它发生。

从1840年到1949年,百余年的奋斗,直接的目的就在于摆脱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惟其实现这一直接目的,才可能实现现代化这一间接目的。

既然如此,中国怎么可能在道路自主问题上满足谁的心理期待呢?

如果“中国通”们真的能够理解这一根本的底线问题,就不会存在所谓“失望”了。

山巅之城

二战以后,美国成为全球秩序的领导者,同时也成为资本主义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一制度基础上的民主自由的典范,对全球政治文化有着强大的辐射作用,长达六七十年时间里,自诩、也被承认为“山巅之城”。

这一点无可厚非——至少在特朗普上台以前是这样。即便是不喜欢美国的人,也很难否认。

前文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在广义的意义上使用的,即把共产党领导的所有革命阶段都纳入其中。在前期,它的坚定不移的内容就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其中反帝尤为重要,因为中国共产党就是在民族危亡时刻筹建的。

在“列强”当中,美国曾是让中国人最有好感的。比如庚子赔款,它就很“慷慨”地分批次退回,成立了现在的清华大学,并且资助中国学生赴美留学,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式精英。新文化运动中声名赫赫的胡适博士,就是庚款留学的一员。

其后,在抗日战争中,为了让中国坚持抗战,牵制住日军主力,美国也在后期对中国提供了军事援助。

但国际关系的目的始终摆脱不了“国家利益”。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