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纳德学院的中国留学生们不想就此噤声,他们向学院表达了不满。2 月 6 日,巴纳德学院院长Leslie Grinage发表公开信函,承认先前学院与学生的邮件沟通中可能存在误解。部分中国留学生打算在纽约时间 2 月 9 日晚与学校学生事务管理部门的老师交涉,以求得到具体、规范的解决方案。 △ 2 月 6 日,巴纳德学院院长莱斯莉·格里内基(Leslie Grinage)在官网上发表公开信函,肯定了相关中国学生配合隔离的行为,并承认学院可能存在不当操作和沟通中的误解。图片来源 | 巴纳德学院官网 陈诚加入了他们讨论如何交涉的社交网络群,他建议一定要说明,在学生们有恐慌情绪的前提下,就隔离期间学校的行为,学生们产生关于种族歧视的猜测和联想都是正常的。他也建议强调,发生这些,是因为学校的隔离政策确实有很大的漏洞。 2 月 9 日,巴纳德学院再次发布公告,为先前邮件中的过激用词道歉。 △ 2 月 9 日,巴纳德学院在官网上发布公开邮件,正式为先前发给被隔离学生邮件中的不恰当用词道歉。图片来源 | 巴纳德学院官网 与“种族歧视”有关的报道也确实在引起人们的紧张情绪。美国《华尔街日报》的网站于 2 月 3 日发布了名为《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中国是真亚洲病夫)的专栏文章,作者华特罗素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在 Twitter 转发这篇文章时收到了 100 多条批判性评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名做民族学研究的教授凯瑟琳席妮扎乔伊(Catherine Ceniza Choy),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采访时表示:“由主流媒体发布的这类言论,可能会导致造成更多的恐惧与担忧,以及增加针对中国人和其他亚洲人的敌对情绪。” 这个标题也引发了华人的愤怒,他们启动了需要十万人签名的白宫请愿书,要求《华尔街日报》向华人道歉,或更正标题或撤回文章。目前,投票数已集齐。《华尔街日报》则在 2 月 6 日刊登了两则表达批评意见的读者来信。 △ 《华尔街日报》在 2 月 6 日刊登了两则读者来信,这两位读者批评并解释了之前文章标题的不妥之处。图片来源 | 新闻实验室(公众号:newslab) 2 月 1 日,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市长达里奥纳德拉(Dario Nardella)鼓励市民理性看待疫情,在 Twitter 上发起了“给中国人一个拥抱(#AbbracciaUnCinese)”的话题。一天后,一名居住在佛罗伦萨的中国男性也以行为艺术的方式无声地反对歧视:在人来人往的街头,他用黑色绷带蒙住双眼,带着白色口罩,站在有“我不是病毒,我是人类,不要对我有歧视”标语的广告牌旁边,默默地表达自己的立场。行人有的直接路过,有的拍照,还有的摘下他的眼罩和口罩给他一个拥抱。整场行为艺术由意大利中意青年联合会策划。记录整个过程的视频于 2 月 4 日在 Facebook 上发布。目前,已有超过 40 万人观看。 △ 意大利佛罗伦萨市长纳德拉在 Twitter 上发起了“给中国人一个拥抱(#AbbracciaUnCinese)”的话题,呼吁人们理性看待这次疫情。图片来源 | Twitter @Dario Nardella △ 2 月 2 日,意大利的中意青年联合会在佛罗伦萨街头策划了一场行为艺术,呼吁反歧视。图片来源 | CGTN 截至 2 月 10 日, 德国在此次疫情中的确诊病例数已达 14 例,其中 2 例是从武汉撤回的侨民,其他 12 例都与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伟巴斯特( Webasto)有关。据《南德意志报》报道,一名来自上海的病毒携带者在 1 月 19 日 至 22 日间参加了该公司的工作坊,并最终造成 12 人感染。伟巴斯特的董事会主席霍伊格英格曼博士(Dr. Holger Engelmann)在接受访问时表示,一些没有感染风险的员工也遭遇了不友好的对待,即使他们已经非常积极地应对此事。“我希望人们可以更理智地对待这件事。” 2 月 6 日,中国台湾地区首位受感染者出院。她是一个回乡过年的台商。因为“带病回台”,她遭遇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出院时,她向公众发了一封信。她在信中表示,自己很抱歉成为台湾首例确诊患者。但她也说:“可是我想,没有人愿意生病”。 (应采访对象要求,钱雪婷、熊笙、蓝溪、徐雪莉、钱曦、卡林、陈诚为化名。) 文:侯珺 董思哲 刘津瑞 马飞羽 汤一涛 刘迪新 白若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