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国际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麦肯锡2019中国报告(完整版)(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1-07
摘要:在华外企将可能面临竞争格局的变化 中国消费市场已经与全球高度整合。自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逐步降低了外企在华运营的门槛,并从2004年开始允许外国投资者在国内所有市场经营零售业务。中国还开放了分销

麦肯锡2019中国报告(完整版)


在华外企将可能面临竞争格局的变化
中国消费市场已经与全球高度整合。自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逐步降低了外企在华运营的门槛,并从2004年开始允许外国投资者在国内所有市场经营零售业务。中国还开放了分销领域,允许外资分销企业申请全国性牌照。因此,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相当可观。我们分析了十大消费领域的30种顶尖品牌,发现2017年在华外企的平均市场渗透率为40%,在美国这一比例仅为26%。某些行业的渗透率甚至更高,例如在美妆和个人护理领域中跨国企业的渗透率高达73%(见图7)。
随着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本土企业和品牌的发展也被带动起来。在我们研究的30个消费品类当中,外国品牌在其中11个品类中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在这些品类当中,中国本土企业的产品质量和营收业绩已经可与外企相媲美,其中有些企业已经开始走向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尤其是高端领域)曾经由美韩两国的生产商所主导,但现在中国手机品牌已经逐步 出口东南亚、非洲和欧洲。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统计,中国智能手机在非洲大陆、印度和 马来西亚的市场份额超过30%。中国的移动游戏产业在2016-2018年间增长了250%,《王者荣耀》和《终结者2:审判日》等不少国产游戏已经出口海外。

麦肯锡2019中国报告(完整版)



麦肯锡2019中国报告(完整版)


我们要着重指出以下两个可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巨大商机的趋势:

中国消费者期待拥有更多、更好的商品和服务选择。随着收入的增长,中国消费者渴望拥有更多选择。虽然消费降级的说法很流行,但我们发现,有证据显示中国正在经历广泛的消费 升级。麦肯锡2018年全球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中国有26%的受访者整体处于消费升级状态,而全球另外10个顶尖经济体的平均比例为17%。某些情况下,中国消费者对国内品牌有所不满,部分原因在于产品质量不佳,而且选择较少——无论是商品还是服务均如此。不过,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便于中国消费者获取海外商品的渠道,近年来正在快速增长。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2015-2017年间,中国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额几乎翻了一番,达到1110亿元人民 币(约合170亿美元)。我们预计,服务将成为下一个在竞争中精益求精的领域。中国的服务行业仍然落后于其他国家,生产率仅为经合组织平均水平的20%~50%。在医疗和教育领域,一些高收入居民因为对国内服务的品质怀有担忧,已经开始尝试使用国外的服务。虽然政府已经实施了一些针对向外资开放服务行业的举措,但外资的参与程度仍然有限。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增加境外消费。中国的人员流动逐渐加大(尤其是学生和游客),让目的地国家的企业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商机。中国如今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地,中国公民在新加坡和泰国的出游消费分别相对于两国国内个人消费的7%~9%。中国留学生也对其他经济体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澳大利亚2017年对华教育出口额高达100亿澳元(这还不包括中国留学生的日常生活开支)。各国企业不妨积极适应中国公民的习惯和 偏好,为其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以充分把握上述趋势带来的商机。
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发展方向,将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变动
中国与世界似乎都在重新审视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全球化的意外后果以及利益分配不均的问 题成为全球各国(尤其是发达经济体)高度关注的话题,在美国,还有人担心“中国冲击”(china shock)导致了制造业岗位的流失。一些主要经济体正在酝酿出台法规来加强对外商投资交易的审核——当所涉技术具备重要的战略意义时尤为如此。这些情况都预示着中国与世界之间的联系正在减弱,但彼此脱离并非不可避免。
我们着重择取了5项可能导致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发生变化的发展趋势,并模拟了这些趋势可能引发的价值创造或流失。这5项发展趋势是:(1) 成为进口目的地;( 2) 服务业的开放;( 3) 金融市场全球化;( 4) 协作解决全球议题;( 5) 技术和创新的流动。
我们使用麦肯锡全球增长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并利用外部研究对结果进行了调整,最终发现:如果上述5项趋势均向加强联系发展,则中国和世界到2040年有望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而减弱联系则可能令巨大的经济价值面临风险。这种价值绝大部分都表现为对GDP的影响,其余 则表现为其他价值形式,例如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时选择不同,将导致社会成本出现或升或降 的分化。到2040年,可能受到影响的总价值或将达到22?37万亿美元,大约相当于全球GDP的 15%~26% (见图8) 。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