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体育

旗下栏目: 教育 体育 网络 军事

吉林省:加快建设体育强省(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7-02
摘要:2.激发体育市场主体活力。大力推进营商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产业准入环境。支持体育企业发展,培育一批主业突出、融合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综合性体育产业企业,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中小微运动健康产品

  2.激发体育市场主体活力。大力推进营商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体育产业准入环境。支持体育企业发展,培育一批主业突出、融合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综合性体育产业企业,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中小微运动健康产品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发展,打造一批体育“独角兽”企业。支持建立体育产业园区。鼓励退役运动员、大学毕业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等积极参与体育创业。支持设立由社会资本参与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鼓励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研发适合体育产业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拓宽体育企业的融资渠道。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制定完善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取消审批后的服务管理办法,建立覆盖体育组织、体育企业、从业人员等的行业信用体系。制定健身教练、体育经纪人、滑雪救助员、滑雪场服务等行业职业标准,推进体育标准化建设。

  3.培育体育产业重点领域。着力打造体育赛事品牌,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鼓励支持各市(州)和社会力量主办、承办各级各类高水平竞技体育赛事和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密切与国际体育组织、国家体育总局的沟通对接,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积极承办国际雪联、国际滑联重大赛事。鼓励举办各类表演赛、明星赛、联谊赛、邀请赛等,增加体育赛事的娱乐化元素,满足广大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加快健身休闲产业提挡升级,打造5G智慧冰雪景区,推行“冰雪运动+互联网+流通+服务”模式,将长白山和吉林市冰雪大区建设成世界高端滑雪旅游目的地,将查干湖雪地马拉松赛事与冬捕渔猎文化相融合,打造独一无二的世界“健身冬捕”特色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将吉林丰富的冰雪资源、温泉优势、民俗特点与国际会展融合发展,建设别具一格的体育产业综合体。探索市场化运营新模式,推进公共体育设施所有权、经营权分离运行机制改革,注入市场化经营新活力,提高体育服务功能,培养一批体育场馆服务品牌。构建体育传媒服务新格局,鼓励发展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手机APP等体育传媒新业态,支持利用各类社交平台,促进消费者互动交流,增加体育消费体验。增强体育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将提升高端体育装备研发制造能力作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组成部分,促进科技在体育领域的应用和推广,推动体育装备制造转型升级,提升体育装备技术创新能力,引导建设体育用品技术研发机构。

  4.扩大体育消费。深化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升体育用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消费活动,增强体育消费粘性,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供给,激发大众体育消费需求。培育体育消费人口,开展冬夏令营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使青少年掌握两项以上运动技能,促进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鼓励教育、体育、文旅等部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大中小学生开展身体锻炼提供支持。制定体育消费促进计划,拓展体育健身、体育观摩、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消费新空间,创新体育消费支付新产品,建立及时、高效的消费需求反馈机制,提高体验消费品质,探索医疗保障与健康体育衔接融合。完善体育市场监管体制,推进行政综合执法。

  (四)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

  1.传承优秀体育文化。推进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文化挖掘整理,推广优秀民族、民俗体育项目,开展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和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建设吉林省体育博物馆,加强体育文物、文献、档案等普查、收集、整理、保存和研究利用。

  2.丰富体育文化产品。创作具有时代特征、体育内涵、吉林特色的体育文化产品。鼓励以冰雪运动为题材的影视、文学、美术、摄影、动漫创作,促进冰雪文化传播和品牌塑造。建立以弘扬中华体育精神,鼓舞广大群众拼搏进取为宗旨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荣誉体系。

  3.扩大体育文化传播。加强体育类电视频道、报刊和新媒体建设,开展科学健身宣讲活动,推进体育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培育具有优秀品德和良好运动成绩的体育明星,组织运动队和体育明星开展公益活动。发挥地域优势,拓展国际国内体育文化交流,提升吉林体育国内外影响力。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建设体育强省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全省体育发展中的重大战略和政策,统筹解决重大问题,协调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各级政府要把建设体育强省工作列入主要工作议程,强化统筹规划、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等职能,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化考核监督,建立奖惩制度,促进工作落实。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建立管办分离、内外联动、各司其职、灵活高效的体育发展新模式,实现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完善财税政策。完善公共财政体育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体育强省建设。合理划分省与市(州)、县(市)政府间在体育领域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明确地方主体责任。各级政府要加大政府性基金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大力支持基础性、公益性场地设施建设,提高训练竞赛保障水平和满足群众健身消费需求。利用省级文化产业引导资金、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等,采取资金注入、股权投资等方式,扶持具有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发展前景好的体育产业基地和重大项目,促进体育产业加快发展。运用市场机制,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落实体育税费政策,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体育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提供体育服务的社会组织,经认定取得非盈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优惠资格的,依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支持体育事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广告费支出、创意和设计费用、捐赠等按规定在税前扣除;体育场馆按规定享受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确保体育场所的水、电、气、热价格不高于一般工业标准。鼓励保险机构根据体育运动特点和不同年龄阶段人群身体状况,开发场地设施责任、运动人身意外伤害等体育保险。

  3.落实用地政策。将体育场馆设施用地纳入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新建居住区应在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相关要求的前提下,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套建设群众健身相关设施,并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施工、投入使用。凡老城区及建成居住区无群众健身设施的,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规定建设标准的,要通过改造、续建等多种方式予以完善。充分利用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广场、绿地及城市空置场所等建设群众体育设施。在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中支持企业、单位利用原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建设用地兴办体育设施,对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非盈利性体育设施项目可继续以划拨方式使用土地。支持省规划内的滑雪场建设,鼓励现有滑雪场升级改造。大力推动联创北大湖滑雪小镇项目建设。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