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晋江人曾会撰写的《重修延福寺碑铭》里记载,“古《金刚经》者,昔天竺三藏拘那罗陀,梁·普通(520年-562年)中泛大海来中国,途经兹寺(延福寺),因取梵文,译证了义,传播至今,后学赖焉。”这是印度人来到泉州最早的文献记载。在海交馆的展出中,仍留有拘那罗陀翻译佛经的“翻经石”照片。 宋元时期,泉州城南聚集着许多远道而来的印度商人。南宋地理学家赵汝适在《诸蕃志》记载道,“其国(南毗国,注:印度西南部马拉巴尔海岸一带)最远,番舶罕到。时罗巴、智力干父子,其种类也,今居泉之城南。” 元代,印度商人更是频繁来泉经商。意大利犹太商人雅各在《光明之城》里生动地描述了当时在泉州的印度商人:“那些大印度的商人,他们很容易被看出来,因为他们又瘦又黑,他们的妇女,都非常美丽。这些大印度人和他们的妇女都根据自己的选择,以蔬菜、牛奶、米饭为食,不吃肉和鱼。” 王丽明介绍,元朝廷对各种外来宗教采取包容政策,泉州居住着为数众多的外国商客,他们保持着各自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因此,不仅佛教,其他宗教如印度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基督教)、摩尼教等也非常流行。 “这些石刻是这些历史最好的证明,弥足珍贵,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王丽明说,泉州是中国唯一留有印度寺庙遗存的城市,这些印度教石刻见证了古代中国与印度友好往来,见证了中国海洋文明、“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必将推动新时代两国进一步交流发展。 相关链接 金奈,南印度东岸的一座城市,在印度半岛东南部的科罗曼德尔海岸上,面积130平方公里,是泰米尔纳德邦的首府、印度第四大都市。该市是印度的一个大型商业和工业中心,以文化遗产而著称,市区人口327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