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热评

旗下栏目: 国际 国内 时局 热评

近300方印度教石刻 见证泉州金奈友好渊源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0-13
摘要: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会晤时提出,支持泉州市和金奈城建立友好城市关系。记者寻访得知,泉州是中国唯一留有印度寺庙遗存的城市—— 近300方印度教石刻 见证泉州金奈友好渊源 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前月台须弥座束腰处,有73尊狮身人面像青石浮雕。 海交馆展出

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会晤时提出,支持泉州市和金奈城建立友好城市关系。记者寻访得知,泉州是中国唯一留有印度寺庙遗存的城市——   

近300方印度教石刻 见证泉州金奈友好渊源

近300方印度教石刻 见证泉州金奈友好渊源

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前月台须弥座束腰处,有73尊狮身人面像青石浮雕。   

近300方印度教石刻 见证泉州金奈友好渊源

海交馆展出的1934年在南校场附近发现的印度教毗湿奴石雕立像   

近300方印度教石刻 见证泉州金奈友好渊源

泉州开元寺大雄宝殿后门石柱上的印度教雕刻 

近300方印度教石刻 见证泉州金奈友好渊源

  

位于泉州旧汽车站内的番佛寺遗址   

近300方印度教石刻 见证泉州金奈友好渊源

海交馆展出的1933年发现的焚香炉   

昨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奈同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会晤时提出,支持中国福建省和泰米尔纳德邦、泉州市和金奈城建立友好省城关系,谱写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早在几个世纪之前,泰米尔纳德邦与中国的福建、泉州就开始了贸易文化交流。宋元时期,印度泰米尔商人曾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开展海上贸易,并将印度教带到这里。泉州成了中国唯一留有印度寺庙遗存的城市,近300方印度教寺庙建筑构件,见证了两国悠久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往,也见证了泉州金奈的友好渊源。印度媒体因此报道,这是此次中印领导人会晤选择金奈的原因。

泉州与金奈有着怎样的渊源?记者昨日寻访泉州的印度教石刻、“番佛寺”遗址等,并请教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以下简称“泉州海交馆”)学者,揭开这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记者 廖培煌 文/图

泉州寺庙留有 精美印度教石刻

刚过去不久的国庆假期,泉州再次迎来了众多海内外游客。在泉州开元寺,许多人被寺中一些与印度教有关的遗存石刻所吸引。

在开元寺的后回廊中央,有两根雕刻精美、造型别致的十六角形石柱,它们是古印度教石柱,曾被明末泉州名僧木庵称为“石柱牡丹”。石柱的每个圆盘内分别雕刻有印度教古代神话故事图案,配以中国古代传统吉祥图案及花草图案。这些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印度著名史诗《罗摩衍那》有关,涉及毗湿奴骑坐金翅鸟、象鳄争斗、阎摩那河七女出浴、十臂人狮掰开裂凶魔身体等印度教经典传说故事。

在大雄宝殿前的月台须弥座束腰处,有73尊印度教的狮身人面像青石浮雕,这在全国的寺庙里也颇为罕见。这些狮身人面像形状各异,有的毛发蓬松,四足立地;有的头盘三层螺髻双耳垂肩,右脚持莲花;有的人狮项挂璎珞,手持莲花状器物……

在泉州天后宫,也立着两根印度教石柱。这两根同样是十六角形石柱,与泉州开元寺的雕刻有所不同的是,上面的雕刻为主是一些花朵纹饰。

位于县后路的白耇庙焚纸炉上曾砌有两方印度教石雕,一为白象和蜘蛛斗争的神话故事,一为婆罗门甘地沙代替牧人放牛的神话故事。

泉州海交馆研究员王丽明说,这些石刻以印度教主神和有关神话、传说为题材,结合了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创造了一种表现外来宗教内容的独特风格。它们雕刻精细、内容丰满,有浓厚的异域风采,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元代来泉印度商人曾建“番佛寺”

为何泉州这些重要的寺庙有印度教的石刻?这不得不从元代说起。

根据哥伦比亚大学博士、艺术史学家里莎·李的说法,“13世纪末,泉州一个说泰米尔语的社群建造了一座寺庙,供奉印度教湿婆神。这座寺庙不再完整,但这座城市仍有300多件雕刻作品,要么陈列在当地的博物馆中,要么重建到这座城市主要的佛教寺庙的墙壁上。”

这座印度教寺庙,被泉州人称为“番佛寺”。“番佛寺”位于泉州市区南校场,也就是现在的旧汽车站一带。

昨日,记者在旧汽车站内看到,1984年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立的“番佛寺遗址”石碑静静矗立在车站原先的停车屋角落,一株桑树扎根于旁。碑后写着:(番佛寺)宋元年间建,元末毁,残存的石建筑构件陆续出土,现藏于泉州宗教石刻馆,是国内仅存的印度教寺庙遗物,寺旁有池名番佛寺池,今废。

1553年重修的《清源金氏族谱》记载,元代泉州提举市舶司蒲寿庚的花园建有印度教寺庙“番佛寺”。遗存的印度泰米尔文碑也印证,泉州在元代有一座印度教寺庙,就是“番佛寺”。

王丽明介绍,宋元时期,许多印度泰米尔地区商人沿着繁荣的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泉州,在泉州定居、经商,他们建造了规模宏大、极其壮丽的“番佛寺”。“印度商人在聚集的社区建寺庙,一方面是方便从事信仰活动,另一方面是感谢元朝廷允许他们从事贸易活动,祈求神灵保佑这里平安繁荣。”遗憾的是,元末泉州兵乱时,“番佛寺”遭毁。

“‘番佛寺’被毁后,建筑石构件散落于泉州市区各处。”王丽明说,明朝洪武年间开元寺重修,一些雕刻精美、内涵丰富的石刻被用于此。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南校场、开元寺、天后宫、通淮门、南俊巷、县后街、五堡街、城西北隅等处,陆续有印度教寺庙“番佛寺”的石构件出土或被发现。此外,在晋江畔的池店,也发现了印度教石刻。

近300方石刻成两国交往重要印记

如今,泉州遗留下来的印度教寺庙建筑构件近300方,其中泉州海交馆展出的印度教石刻包括寺庙构件和祭坛构件有100多方。这些重要印迹,生动展现了中国与印度悠久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往。

“泉州与印度的交往,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甚至更早。”王丽明说。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