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搭建对接平台属于“点对点”的方式,那么打造特区(基地)便是“面对面”的升级。福建加快厦门、平潭人才特区建设,努力将厦门、平潭建设成为台湾人才集聚、体制机制创新、闽台人才融合的人才试验区。同时,推动建设6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6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各类产业园区,吸引9057家台资企业、1883家个体工商户入驻,特别是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推动厦门联芯、泉州晋华集成电路等一批拥有台湾人才技术资源的重大项目落地,为台湾人才引进提供了强大的项目支撑。 随着闽台人才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推动闽台人才机构开展双向交流,有利于深化闽台人才全面融合发展。为推动台湾人才在闽就业创业创新,需打破职业(执业)、就业资格门槛,探索创新人才流动机制。福建率先面向台胞开放全部235个职业工种鉴定,吸引4086名台胞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平潭出台《平潭综合实验区对台职业资格采信工作实施意见》,推动134项国家职业资格在平潭实现采信,吸引了108名台籍建筑师、60名台籍规划师在平潭注册备案,44名台籍导游、7名台籍医师在平潭执业。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全方位、多层次闽台人才交流举措的实施,有力地提升了闽台产业对接与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推动闽台人才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 4、打造最温馨的共同家园 确保人才“待得住”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良好的人才环境有助于形成重才、爱才、容才的浓厚氛围,不断增强人才认同感与归属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为台湾人才提供综合服务、打造温馨家园、建立台湾社区,促进台湾人才在福建的落地生根、社会融入和心灵融合。 采取“综合服务+人才社区”相结合的模式,打造闽台人才共同家园,厚植尊才重才的环境。一方面,积极为台湾人才提供综合服务,让台湾人才在闽工作生活无后顾之忧。推动实现台湾人才在闽同等享受就业创新优惠政策、同等享受引进人才支持政策、同等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同等支持纳入政府荣誉表彰体系、同等扶持在闽设立台湾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为台湾人才提供“业、学、住、医、行”一揽子服务。另一方面,用心打造“人才之家”,并通过学习借鉴台湾社区治理的经验,推广台湾社区治理文化,探索在台湾人才集中区开展台商人才家园社区建设计划。 用心制定政策,用情做好服务,着力打造台湾人才在大陆最温馨的家园,让台湾人才的融入感、归属感不断增强。2018年入选福建首批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的闽南师范大学台籍教授施沛琳说:“和大陆高校教职工一样,我不仅可以参加职称评定、国家和省市基金项目申报,还顺利入选省级人才项目,可以说从日常生活、科研支持到薪资待遇等,我都感受到福建对台湾人才的诚意和善意。” 春风化雨,人心思归。福建将继续深化闽台人才融合发展理念,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立足增进台湾同胞福祉、增强政治认同、促进心灵契合,先行先试,勇于创新,力争把福建省建设成两岸人才交流合作示范区。 《光明日报》( 2019年07月04日 15版) (责编: 常邦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