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持续开展典型引路。“第一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推广后,国家发改委还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挖掘特色彰显、模式先进、经验普适的精品特色小镇,及时推广新一轮的典型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以少带多引领面上发展。研究制定有利于特色小镇规范化发展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为创建更多精品特色小镇、产生更多典型经验提供制度土壤。 三是适度开展政策激励。特色小镇工作手段是规范纠偏与典型引路“两手抓”,但也一定程度存在“一手硬、一手软”问题。硬的是规范纠偏,对虚假小镇形成了高压态势,警示作用比较明显;软的是典型引路,对符合高质量发展方向的特色小镇,一定程度缺乏起激励作用的支持性政策措施。为防止特色小镇从3年前“一哄而上”的过热形势转变成将来“一哄而散”的过冷态势,国家发改委将继续会同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以及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使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更好地发挥政府与金融机构的作用,对一些高质量特色小镇进行政策支持,缓解特色小镇建设前期资金投入大、土地指标供给不到位的问题,在规范纠偏、鞭策后进的同时,也适当适度地激励先进。 四是正确引导宣传报道。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主流媒体发挥了积极作用,既充分挖掘好样板好案例,又客观理性报道新情况新问题,营造了较好的社会氛围。但也有些媒体理解偏差、报道失实,如个别媒体的评论把普通项目和行政建制镇问题套在特色小镇头上,未经充分调查论证就随意下结论,等等。特色小镇从浙江向全国推广只有3年时间,除浙江已建成一些成熟特色小镇外,其他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特色小镇总体处于创建培育阶段。对此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不能以浙江最成熟特色小镇的标准来衡量创建培育阶段的特色小镇。既不能发现成绩,就一哄而上宣传;也不能发现问题,就一棍子打死;更不能理解偏差、报道失实,造成市场信号混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