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面,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结合是中医药的主要创新发展方向,中医学虽然古老,但理念并不落后,落后在技术,将中医药的理论优势与现代科技结合就能创造出原创性成果。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中医药临床循证评价是中医药创新的切入点。 当然,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需要坚守以中医思维、中医理念为指导,用现代科技为中医药服务,促进出现更多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证据,促进健康产业和健康产品发展,促进用现代语言诠释、阐明中医药治病的机理机制。 “中医药要敢于接受评价” 《瞭望》:你为何认为“中医药临床循证评价是中医药创新的切入点”?这是否会被认为在用西方医学的标准评价中医药? 张伯礼:当前中医药走向国际存在很多困难,一方面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药品准入标准的不同,另一方面也面临西方国际医药巨头的打压和遏制。 在我看来,如果想让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更稳健,就需要中医药人重视国际公认标准的建立,以标准引领发展。 另外,中医药走出去关键要有疗效的证据支撑。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世界要以开放的头脑接受传统医药,而传统医药要被世界广泛接受,有赖于对疗效的肯定,且关键在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需要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中医药疗效。不能仅仅说中医药有五千年的历史就是证据,中医药走出去亟待解决的,是提供过硬的循证医学证据来证明中医药疗效。如果有了,不愁打不开国际市场。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药要敢于接受评价,而且是用现代的方法评价。为此,我们需要加强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循证研究,提供高级别的临床证据,特别是要发展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临床研究设计、实施和质量控制体系。 《瞭望》:除了中医药临床疗效的循证研究,当前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发展还面临哪些瓶颈?需如何突破? 张伯礼:当前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在中医理论创新、药材质量、临床证据、中西医结合等方面还面临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未来需要从以下五方面着力,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第一,要在实践中传承并升华中医药理论。以《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为例,它首次系统总结了近70年中医药基础理论和重大疾病防治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展现了一条清晰的中医药理论传承发展的成功之路,未来需要更多此类研究。 第二,要积极推动中医药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使中医药诊疗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跨越式发展,切实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使中医药临床服务能力和水平与时俱进。 第三,药材是中医药发展的物质基础,要采取措施开展中药资源保护和中药品质提升。 第四,中西医并重是中国医学的发展方向,要注重两种医学优势互补,提高临床疗效。 第五,要加强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的平台建设和能力提升。可加大国家中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区域中心建设,统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中医药重大专项研究。 我相信,只要保障中医药健康、持续地守正创新发展,并跨界融合创新,中医药就能迸发出巨大活力。 《瞭望》:你对振兴中医药有信心吗?当前的时机和条件如何? 张伯礼:我对振兴中医药信心充足,我坚信中医药事业将随着中华民族复兴而腾飞。 目前国内疫情平稳可控,国际疫情形势依旧严峻,且尚无特效药和疫苗,但中医药方案在国内实践证明有效。我相信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和需求也会增加。因此在我看来,当前中医药发展内外部条件均较为有利,中医药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振兴时机。 打铁还须自身硬。中医药发展还是要依靠科技。科技是中医药腾飞的翅膀,翅膀越硬,就能飞得越远、飞得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