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河北

旗下栏目: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省际边缘区抱团突围:心难齐,壁难破(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0-29
摘要:肖金成此前曾主持研究黄河金三角的区域合作规划。据他介绍,他们的模式是,晋陕豫三省主要领导组成一个领导小组,然后交界地区的地级市建立一个联席会议,并设立一个常设办公室。同时成立合作基金,基金按照每个市

肖金成此前曾主持研究黄河金三角的区域合作规划。据他介绍,他们的模式是,晋陕豫三省主要领导组成一个领导小组,然后交界地区的地级市建立一个联席会议,并设立一个常设办公室。同时成立合作基金,基金按照每个市的财政收入和GDP的比例来缴纳,用于区域内每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还有一些公共服务的支出。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长高国力认为,协调机制不能停留在“表面热闹”,而是真正选择制约省际交界地区发展的一些重要的领域,逐步确定共同解决的一些路线图、时间表,确定一些共同需要分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要明确将来的一些利益共享或者分成机制,建立一个相对规范的制度框架。

“机构的形式可以多样,最关键的是能否解决实际问题。”高国力说。

探路区域增长极

既没有成熟的发展模式可借鉴,又缺乏产业基础,省际边缘区的“突围”无疑是一段艰难的探路。

培育一个区域中心城市,使其成为拉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被看成是区域发展最见效的办法。在省际边缘区,提出打造增长极、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就有汉中、菏泽、韩城、宜春、攀枝花、邯郸等城市。

对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的淮海经济区来说,由于区域和各城市都欠发达,优先培育壮大徐州作为中心城市是一条捷径。淮海发展研究院院长沈正平认为,做大做强徐州这一区域增长极,更好发挥其在区域经济社会活动中的“龙头”作用,辐射带动整个区域协同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安树伟表示,省际边缘区“抱团”发展,不等于不培育增长极。安树伟认为,相比于“撒胡椒粉”式的发展,培育增长极模式是一个比较见效的办法。

一般而言,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范围大小与其能力强弱紧密关联。沈正平认为,想要涵盖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的20个地级市,徐州作为中心城市确实存在“小马拉大车”问题,其联合共建成效必然受到较大影响。2010年5月,由8个地级市组成淮海经济区核心区,提出加快核心区一体化建设,则显得更加务实可行。

多位学者亦强调,培育区域增长极,不能一概而论。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长高国力表示,中西部的很多省际交界区被崇山峻岭阻隔,交通不畅,经济发展程度低,很难找到区域增长极。

类似湘鄂渝黔、陕甘宁等省际交界区,中心城市实力弱,周边城市更弱。以豫皖边界的6座城市来看,除六安市属于合肥都市圈外,其他5市不属于任何区域级都市圈,整个豫皖省际边缘区基本处于被经济圈、城市群所包围的“环形空洞区”和“塌陷区”之中,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缺少带动力强的区域核心城市。

由于省际边缘区远离省会城市,难以接受省会城市的经济辐射,因此省际边缘区要在本区域选取一个中心城市作为经济增长极进行培育,既要考虑城市的经济实力或辐射能力,还要考虑城市在边缘区的地理中心性。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肖金成认为,省际边缘区培育出规模比较大的城市困难重重,不可能形成城市群。他表示,省际边缘区城市辐射半径有限,应该化边缘为中心,培育多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共同的辐射带动交界区。

在黄河金三角区域,运城,临汾、渭南和三门峡城市规模都不大,辐射力不强。新一轮的规划中,这4座城市成为区域发展的4个支点。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