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赵文学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持家乡及家乡的教育事业,家乡要修路,他带头捐资40万元;孤寡老人生活不好,他捐款捐物积极帮扶;情系家乡教育,他用实际行动激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就这样,他一直无私地为家乡公益事业出钱出力。 在他的组织带领下,胜利小学与沙河西葛泉、绿水池等乡村小学开展手拉手活动,送教下乡、捐献物资……1997年,为母校捐资5万元;2010年,向沙河市西葛泉小学一次性捐赠现金20万元,电脑10台,并向学校图书馆捐赠图书10000册,以及400套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 同时还多次为西部贫困小学捐款捐物。在汶川遭遇地震,以及南方发生冰冻灾害时,他分别捐款5万元和2万元;在得知在追捕逃犯过程中遭遇交通事故牺牲的沙河民警张占军的事迹后,赵文学免费让英雄的孩子在胜利小学就读并提供帮助…… 一份付出,传递一份感动;一份爱心,传递一份温暖。赵文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不断抒写着爱的意义。 以爱引领,用团队力量把爱心传递 作为邢台市爱心协会会长,他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并汇集社会各界爱心力量,扶助弱势群体,奉献爱心。 2016年7月19日的洪灾发生后,他主动带领大家为受灾群众捐赠物资并积极投身到灾区抢险救灾工作中。 爱心协会目前分别在邢台县、南和、临城、沙河、广宗、南宫等贫困地区小学建立了11个爱心助学点,协会积极资助贫困学生并主动联系爱心企业,共同奉献爱心,累计捐赠图书2万余册,建立了8个爱心图书室和20所协议帮扶学校。 在春节前夕,赵文学及爱心协会志愿者都会以定向资助方式对特困学生家庭进行走访,为他们送去大米、白面、食用油、方便面、鸡蛋、衣服等物资,同时叮嘱家长,要让孩子努力学习,多创造学习环境。如今,爱心协会已经成为我市乃至全河北省的一个公益事业的亮点。 投身教育事业、反哺家乡、感恩社会、热心公益,这就是赵文学,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企业家,谈到他多年来的善举,赵文学说:“我从农村一路走来,我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感恩社会、回馈社会,为弘扬社会正能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刘广文:践行承诺 11年如一日守望深山里的烈士墓 刘广文,男,1946年6月生,中共党员,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孟子岭乡王厂沟村支书。 几十年来,王厂沟村老支书刘广文一直以为烈士守墓、向前来瞻仰的人们宣讲抗战历史和革命事迹的方式,向英灵致敬。 王厂沟位于宽城满族自治县西南部孟子岭乡,南临长城喜峰口,北临燕山,东临青龙—平泉—喜峰口公路,是连接关内外的咽喉要道。刘广文居住在王厂沟棒山沟自然村,他曾在王厂沟村中小学当了12年民办教师,后又在村中担任党支部书记。 “那时,父母带着我们到地里干活,经常指着一块地告诉我们,这里曾打过鬼子伏击,那里鬼子曾经杀过村中的老百姓。”刘广文说,他有5位亲人先后惨死在日本鬼子的屠刀下。 1968年,当地党史办寻找到了许多珍贵照片和实物,在村部建成了一个展览室,供当地各界人士前来参观。据介绍,从那时起,正在村小学教书的刘广文便担任起了讲解员。 为了纪念牺牲的战士,2005年9月,宽城满族自治县政府在王厂沟村棒山沟阳坡建起了一座纪念碑。从纪念碑建立之日起,每天忙完农活后,刘广文都回去清扫纪念碑下的浮土和落叶,拔去纪念碑周围的野草,十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 刘广文的老伴儿杨玉娥告诉记者,前几年村中的小路还是土路,为了方便人们参观,刘广文冬天要扫雪,夏天还要将挡在路边的山柴砍掉。“他不光只扫纪念碑附近的土或雪,而是从纪念碑一直扫到村部,有4里多地。” 王厂沟村棒山沟曾经有9户村民,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潘家口水库搬迁,从1999年开始,8户村民陆续搬出了棒山沟。现在山沟里只有刘广文一户人家。儿女们曾多次劝他们搬出去,但刘广文怎么都不愿意离开这里。“这里是生养我的地方,我的爷爷、叔叔还有那27位年轻的战士都把最年轻的的生命安息在这里,我要在这里陪着他们,这是我对烈士们的承诺,也是我一生的坚守,我没有想过要离开。”刘广文说,那些牺牲的年轻战士,连家都不知道是哪儿的,他留在这儿,如果有一天这些战士的家人来这里找亲人,他还可以为寻找者提供帮助。 2006年,烈士王任的女儿,在寻找了60余年后,终于找到了王任烈士的下落。“她来到了王厂沟,在烈士纪念碑前,我告诉了他父亲和战友的故事。2007年6月2日,时年92岁高龄的李中权老将军来到王厂沟村,在纪念碑前深深的三鞠躬,回忆往事,痛哭流涕。2013年‘七一’前夕,曾参加过王厂沟抗战的老战士张继学的儿子带着父亲的遗愿,来到烈士纪念碑前看望牺牲在这里的父亲的老战友们。” 在刘广文的家中,有一本厚厚的记事本,这本帐册里记录着许多来此参观的人们的姓名、时间、人数等信息,从2005年至今,他已经不厌其烦地为一万余人讲解了那段历史。在刘广文说,“我会继续守下去,讲下去。”他行动诠释着对烈士陵园的真挚感情,也践行着自己当初的承诺。 刘广文荣获“最美宽城人”荣誉称号。 王乐民:坚持诚信经营 做百姓放心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