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6月30日,獐子岛营收为12.8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59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为-3337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691.4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80.15%。 对此,獐子岛的解释是2019年上半年,受海洋牧场虾夷扇贝灾害影响,以及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市场环境持续低迷的制约,其运营负荷较重。?獐子岛强调称,海洋牧场遭遇两次重大灾害后,公司围绕转型升级和布局重构,不断加大海螺、海参、鲍鱼、海胆等资源的养护开发,“填补虾夷扇贝产量下降导致的利润缺口。”?10月24日,獐子岛发布第三季度报告,再度录得大幅亏损: 截至2019年9月30日,獐子岛营收为20.1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02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为-4642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92亿元。 而在10月14日发布的预亏报告中,獐子岛如此解释业绩下滑: “受2018年海洋牧场自然灾害影响,公司于2016年、2017年底播虾夷扇贝可收获资源总量减少,相应折旧摊销、海域使用金等固定成本无法摊薄,导致产品单位成本上升,公司整体净利润水平同比下降较大。另外,因海洋牧场增养殖品种重新规划区域,致使海域使用金分配计入当期数额增大。” 熟悉的套路,熟悉的配方。 网友怒了:骗我可以,注意次数 扇贝“跑了”、“瘦了”、“死了”……獐子岛这些年的“骚操作”在股民眼中等同闹剧,信任早已荡然无存。 这从11晚獐子岛这条公告底下,网友们的骂声中可见一斑: 股价暴跌超90% 证监会揭秘獐子岛涉嫌财务造假 獐子岛的股价已经从历史最高点跌去了90%,市值仅剩下21亿元。 7月10日晚间,獐子岛公告,因涉嫌财务造假等原因,证监会对獐子岛董事长吴厚刚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对獐子岛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 经过17个月的调查,结果认定獐子岛及吴厚刚等人涉嫌财务造假、虚假记载以及未及时披露其他信息等问题。其中,獐子岛披露的2016年年度报告、2017年年度报告,《关于底播虾夷扇贝2017年终盘点情况的公告》和《关于核销资产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公告》涉嫌虚假记载;獐子岛披露的《关于2017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结果的公告》涉嫌虚假记载;对2017年全年业绩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未及时进行披露。 根据证监会的调查,獐子岛存在随意结转的问题。獐子岛2017年账面记载采捕面积较真实情况多5.79万亩,且存在将部分2016年实际采捕海域调至2017年度结转成本的情况,致使2017年度虚增营业成本6159.03万元。 调查还对比了獐子岛2016年初库存图和2017年贝底播图,结果显示,部分2016年有记载的库存区域虽然在2016 年和2017年均没有显示采捕轨迹,也没有在2016年底播,但在2017年底重新进行了底播,根据獐子岛成本核算方式,上述区域应重新核算成本,既往库存成本应作核销处理,致使2017 年账面虚减营业外支出4187.27万元。 獐子岛还在2018年4月对其核销资产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公告披露中涉嫌虚假记载。根据公告,獐子岛对107.16万亩虾夷贝库存进行了核销,对24.3万亩虾夷贝库存进行了减值,金额分别为57757.95万元和6072.16万元。 但证监会的调查发现,獐子岛盘点未如实反映客观情况,核销海域中,2014 年、2015年和2016年底播虾夷贝分别有20.85万亩、19.76万亩和3.61万亩已在以往年度采捕,致使虚增营业外支出24782.81 万元,占核销金额的42.91%;减值海域中,2015年、2016年底播虾夷贝分别有6.38万亩、0.13万亩已在以往年度采捕,致使虚增资产减值损失1110.52 万元。 调查核算结果显示,受虚增营业成本、虚增营业外支出和虚增资产减值损失影响,獐子岛公司2017年年度报告虚减利润27865.09万元,占当期披露利润总额的38.57%,追溯调整后,业绩仍为亏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