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应妮)在当下这个全面数字化的时代,如何应对技术与变化带来的焦虑,在新的数字世界安然栖居?10日,38位来自文化艺术与科技领域的大咖,与北京近千名观众齐聚第四届腾云峰会现场,就这一主题进行深入跨界研讨。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国际知名艺术家徐冰、著名作家毕淑敏、科幻作家郝景芳和建筑设计师青山周平等文化艺术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到场,并与腾讯量子实验室负责人张胜誉、腾讯AI Lab&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主任张正友、腾讯多媒体实验室总经理刘杉等科学家们对话,分别从向善、创造与温度三个角度探讨科技与艺术、科技与文化、科技与人的关系,展现了科技与人文、艺术碰撞的无限可能。 “善就是好的生活”,哲学家周国平认为,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说,科学技术怎么带给人们一种好的生活,这是向善的含义。科技向善要从功用层面、社会层面、伦理层面和精神层面四个方面来理解。 谈到“科技向善”,王旭东认为,当人的善大于恶的时候,科技一定会向善。所以,科技向善主要还是人的向善。就其专业而言,在他看来,数字时代文物保护领域的研究成果共享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公益性质,初期投入有一些要投入需要收到,但到一定时候希望就是免费的。 对于科技与艺术,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徐冰表示,他看过一些科技科技艺术展,往往是只有科技而没有艺术,缺乏艺术的思想波动。很多有意思的作品,不是艺术在吸引观众,是科技在吸引观众。所以他认为,艺术作品里面如果只有科技,艺术家不能够提供很强有力的艺术概念,科技艺术马上就会成为旧艺术,因为总有新的科技出现。
1/3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