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人群中又以年轻人居多,据国金证券消费升级与娱乐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寻求便利、悦己、精神寄托和自我提升是年轻群体的主要消费特征。具体到消费行为上,年轻人更习惯线上购物,重视性价比,愿意为新奇和体验买单,这也为新功能小家电的兴起打下了基础。 对家电企业而言,传统家电的大环境也不容乐观,据Sigmaintell、奥维云网、中怡康等机构的市场调研数据显示,国内家用空调、洗衣机、冰箱近年销量放缓,冰箱与空调的销售额均有所下降。 这种情况下,各路生产商纷纷寻找新的增长点创新突围,单身家电正是一个新机会。 小熊、小浣熊、小南瓜、优雪等专注小家电的企业在原本产品基础上强化了”一人份“的属性,苏泊尔、美的、九阳也开始拓宽分类。 苏泊尔天猫旗舰店首页出现“独享”分类与“一人独食”标签,九阳首页推出“一人食”破壁豆浆机;美的大白迷你洗碗机与3KG壁挂式洗衣机深受消费者喜爱,米家也推出1.6L的小饭煲与“一人饮”豆浆机,从数量上看,巨头布局单身家电的数量目前虽少,但隐约有增强趋势。 四. 更美、更功能、更智能 国内单身家电行业还存在巨大潜力。 从消费群体看,单身群体拥有较高的消费能力与需求。据《2017年年轻人消费趋势数据报告》显示,年轻人(20-35岁)平均工资6,726元,53%的人月收入在8,500元之上。 考虑到城市不同,国金消费研究中心判断月入6,000-8,000元上下可能是85-95年单身年轻人更为确切的收入情况;此外,这类人群还追求便利悦己,愿意为提高生活质量买单。 从产品设计角度,颜值、功能性设计、智能化皆可做出改进。 “好看皮囊+有趣灵魂”是当代年轻人的基本认知,颜即正义,家电在外观方面仍有巨大的可优化空间。 颜值之外,智能化也是趋势之一,根据亿欧智库的调研结果显示,有43.4%的单身青年渴望拥有智能家居产品,在产品设计中加入智能化元素迎合了单身青年对于便捷、潮流产品的渴望。 生产商在设计时也要考虑懒人属性,一是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叠加更多功能,二是持续发掘生活中的问题,并用技术手段解决,加热饭盒便是一个解决上班族午饭问题的优秀案例。 在市场考察过程中家页记者也发现一个问题,每当有新的创意小家电爆红之后,一些列山寨产品便紧随其后,通过低价吸引消费者,原创产品境遇堪忧,这种情况在国内屡见不鲜,或许只有当行业规范得到彻底践行,主动淘汰抄袭者,问题才会得到缓和。 五. 结果不重要,选择很重要 国外,单身经济早已出现。 在生育率排名全球垫底的韩国,居住在城市中的单身女性可以花钱解决一切衣食住行、娱乐消遣。 在三浦展《第4消费时代》一书中,上世纪80年代日本便从第二消费过渡到第三消费,其特征之一正是由于单身人数上涨引发的消费个人化。 有人说,日本社会的现在就是中国的未来,这种想法未免太过绝对,但就当前来看,随着整体物质发展,及女性受教育人数、程度上升,国内不婚倾向增多却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从社会角度看,单身人口变多无疑会降低人口增长率,影响生产力;但从个人角度来讲,脱离传统束缚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追求自身的存在意义,是文明发展的体现。或许重要的不是谁对谁错,而是清楚每一个选择的成因和结果后,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单身经济的崛起,本质上是单身意愿的上升,具体映射到家居市场,对“一人份”家具的需求将越来越多,大规格家具为适应房屋空间将缩小尺寸,相对于品牌效应,国内单身群体更重视产品性价比及其能带来的幸福感,他们更愿意为刚需、有创意、重视细节的产品买单。 随着年轻人群成为消费主力,设计出好用、方便、省事的产品或将成为企业研发的主攻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