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弯弯,从远古走来,一头连着历史,一头伸向未来,她是镌刻在祖国大地上奔腾的血脉。大桥长长,从新时代走来,一头牵挂梦想,一头书写豪迈,她把党的关怀送进千家万寨。我们铺路架桥,是播撒现代文明和富裕的使者,让幸福伴随着路桥延伸,为人民创造美好的未来。 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海涛: 《“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是我国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首次运用系统的规划理论方法规划的大规模公路干线,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这个规划有三个特点: 一是在指导思想上,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握住城市和产业发展趋势,在路网节点和线路选择上,选择了交通量较大、沿线覆盖人口较多、沿线工业产值较高的城市和线路。 二是规划出了我国公路网的主骨架。抓住了建设连接大城市、大区域之间快速通道的核心问题,规划的公路都是最重要、最繁忙的通道。 三是针对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公路混合交通状况,确定了规划建设专供汽车行驶为主的高等级公路,找到了汽车专用公路这一解决混合交通问题的主要途径。 对一个30年的规划,我们曾担心这样的判断和结论是不是正确。如果规划结论不正确,对我国公路交通的发展,是大罪过。现在看来,这颗心终于落定了。 原交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 中国交通报社原党委书记鲁勤智: 1983年后,我国交通运输改革开始向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推进。 第一,政企分开,下放企业。这是一个艰难和复杂的过程,不仅要求改变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工作方式方法,还涉及方方面面的权力和利益的分配。 第二,简政放权,加强行业管理。加强法律、条例和规章制度的制定,使交通运输的管理逐步走上法治化;研究和制定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规划,确定一定时期内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发展规模和速度;解放思想,利用改革开放大形势带来的机遇,通过政策拓宽交通建设的资金渠道。 第三,整顿治理运输市场,搞活运输经济。企业下放后,它们都将以市场为平台,进行经营活动。为了加强对这个问题的探讨,部政研室与北京市交通局共同发起,邀请部分省会城市交通局进行座谈,从1988年开始,每年办一次会,连续办了4次。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投资计划处副主任科员、 挂任四川省壤塘县吾依村党支部副书记赵煜民: 1958年,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建县初期,全县仅有6条118公里的古道(土路),4条275公里的便道(马道),宽不到1米。道路一侧是山崖绝壁,另一侧是汹涌河水,车辆行驶在上面像是在“走钢丝”,稍有不慎就会碰壁坠河。 经过70年的接续奋斗,壤塘县交通运输网络得到极大完善,先后建成县城汽车客运站1座、干线公路4条、桥梁45座,全县公路实际通车总里程达770公里,乡镇、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车。交通条件的改善,让壤塘县农牧民群众的就医求学路不再遥远,绿水青山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