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攻克了高原冻土、膨胀土等复杂地质地形和特殊气候条件下的公路建设世界性技术难题,特大桥梁、长大隧道、高等级公路建设、多塔连跨悬索桥、快速成岛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强国之列,有力支撑了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一批中国路、中国桥、中国隧等举世瞩目的重大工程建设,引领了世界交通基础设施建养技术的发展。 新技术日新月异,开辟交通发展新天地。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公路建设、养护、运输组织和管理领域广泛应用,在车联网、物流信息平台、出行信息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敢于走新路,才有新路走。一代接一代交通人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正助推我国公路技术实现历史性跨越。 运输服务 人便于行 货畅其流 过去,乘坐汽车出行,需要去汽车站排队购买车票;如今,拿起手机就能直接在线搞定。过去,坐公交时,要找站点、排长队、办理纸质月票;如今,交通一卡通、手机移动支付、二维码付款、银联闪付等支付方式遍地开花。过去,物资运输主要依靠人背畜驮;如今,1355.8万辆营运货车高效运转将货物送至目的地。过去,车找货难、货找车难;如今,信息平台让车货实现高效匹配……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道路运输极为落后,人背畜驮是主要的运输方式。1950年,原交通部成立了国营汽车运输总公司,各省都成立了直属运输公司,但运输规模很小,全国汽车保有量只有5万辆,年客运量1000万人次、货运量1亿吨。 1983年,原交通部提出了“有河大家走船、有路大家走车”,成为交通运输改革的突破口和转折点。1985年,原交通部提出“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一起干,国营、集体、个体以及各种运输工具一起上”。这一年,我国民用汽车的保有量由1978年的135.8万辆猛增到321.12万辆,无数个体运输户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而道路运输市场的生产力也由此获得了极大解放。1986年12月,国家经委、交通部颁发《公路运输管理暂行条例》,明确了道路运输的基本管理制度。 进入21世纪,道路运输迈向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当时,物流业成为中国经济界的热门,传统的道路运输企业如何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成为行业中一个重要课题。与此同时,外资物流、速递企业也加速进入中国市场。 为进一步规范道路运输行业,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并以此为上位法制定了系列配套部门规章,道路运输行业法规体系逐步健全。2007年,原交通部提出34条促进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道路运输业发展步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字成为主题,互联网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网约车、共享单车、扫码乘车等新生事物在道路运输领域不断涌现。交通运输部坚持包容发展、审慎监管的理念,推进新业态与传统业态融合发展,群众出行愈发顺畅。 当前,道路货运规模持续扩大,市场主体结构呈现出规范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趋势。多式联运、无船承运、无车承运等货运组织形式快速发展,货物运输及时性和延展性大幅提高,逐步形成便捷、高效的货物运输服务体系。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道路货运企业56.6万户、个体运输户513.3万,年货运量395.7亿吨。 如今,人民群众出行体验不断提升,道路客运联网售票覆盖面不断扩大,定制公交、商务快巴、社区巴士等特色出行服务模式加快发展,网约车等新业态规范有序发展。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道路年客运量达136.7亿人次,全国245个城市实现了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全国建制村通客车率达97.6%,基本解决了5亿多农民的出行问题。 蓦然回首七十年,成就斐然、心潮澎湃!而今迈步从头越,交通强国、自信满满!路通百业兴,下一个七十年,我们依旧相约在路上! 【大事记】 ●1950年,交通部制定并试行全国统一的《养护公路暂行办法》。 ●1954年,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正式通车。 ●1981年11月,国家计委、经委和交通部联合发出《关于划定国家干线公路网的通知》。70条国道规划总里程达11万公里。 ●1984年,国务院出台了征收车辆购置附加费、提高养路费收费费率和实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3项政策。 ●1987年10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 ●1988年10月31日,我国大陆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通车。 ●1989年7月,交通部在沈阳召开第一次全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明确了我国必须发展高速公路。 ●1990年,交通部制定发布《公路路政管理规定》(试行)。 ●1993年,《“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正式印发,总里程约3.5万公里。 ●1993年,全面实行工程监理制、内地采用FIDIC条款建设的首个公路工程——京津塘高速公路通车。 ●199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正式实施。 ●1999年,我国第一座跨径超千米的特大型悬索桥——江阴长江大桥通车。 ●2000年8月,《关于加快农村公路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 ●2001年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9万公里。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出台。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施行。 ●2004年年底,《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05年,《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出台。 ●2007年年底,“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基本贯通。 ●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全国统一取消公路养路费等6项收费,并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 ●2013年,《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获国务院批准。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2015年5月,《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印发。 ●2016年1月起,《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实施。 ●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通车。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 ●2019年9月,《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的意见》印发。 □ 亲历者说 原交通部总工程师杨盛福: 1984年12月,国务院第5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交通部提出的征收车辆购置附加费、“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等几项加快公路发展的政策措施。 同时,交通部总结各地集资经验,提出了发行债券、股票、转让经营权等政策措施建议,并于1995年召开公路建设与融资国际研讨会,推动引进外资、中外合资。有了资金,公路建设便有了底气。 有了这些政策,才有了近几十年来我国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困难重重,化压力为动力,想办法解决难题,千方百计促进行业发展——这是开拓者们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原交通部总工程师凤懋润: 上世纪后20年,我国桥梁技术在“解放思想、自主建设”原则指导下学习与追赶;本世纪头20年,我国桥梁技术在“博采众长、自主创新”原则指导下创新与超越。 我国桥梁建设有三大经验:一是发挥国家执行力,集中力量办大事;二是践行实践论,在引进国外先进理念和管理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身;三是科研与工程相结合,走渐进式创新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