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另一呼兰黑恶势力头目廉博伟与赵纯积怨颇深,唆使他人将赵纯杀害。一年后,哈尔滨市公安局一名负责追捕廉博伟的刑警和于文波吃饭时,竟接到廉博伟的电话,还将电话交给了于文波。意识到这名刑警和廉博伟有勾结后,于文波破口大骂。2003年,于文波曾向黑龙江省公安厅递交过关于廉博伟黑社会团伙犯罪的举报材料。后来,廉博伟归案并被判处死刑。 赵纯、廉博伟双双死亡后,于文波成为呼兰最具实力的“黑老大”。1996年,于文波指使他人将生意竞争对手刺成重伤,随后潜逃。1998年他投案后被取保候审,2000年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在取保候审和缓刑期内,于文波又至少三次对他人进行暴力殴打。 蹊跷的是,尚在缓刑期的于文波竟一步步吃掉了一家国有企业,并以此作为原始财富积累。1999年4月,呼兰县(2004年,撤销呼兰县,设立哈尔滨市呼兰区)建设委员会决定将下属的国有公司哈尔滨市呼兰城乡开发公司空挂,以20名职工的名义注册成立呼兰建设公司。同年6月,呼兰建设公司开发新华小区,于文波挂靠哈尔滨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光大建筑公司承建该小区1—4号楼。小区竣工后,呼兰建设公司以34套楼房、二层办公用楼和一辆桑塔纳轿车作价260万元折抵工程款。2000年12月,呼兰县建设局任命于文波为呼兰建设公司董事长,于文波用上述楼房、办公用楼、轿车入股呼兰建设公司。2001年,公司法人变更为于文波。2004年,呼兰建设公司变更为亿兴房地产公司,并以该公司为母公司成立哈尔滨亿兴集团,于文波任董事长。后来,亿兴集团越做越大,于文波实际控制的企业多达10家。 此后数年,于文波当选哈尔滨市人大代表,还获得“黑龙江省杰出青年企业家”称号。不过,在越来越光鲜的表面下,他私下却有很多阴森故事,让人毛骨悚然。 在“组织”内,于文波定下很多不成文的规矩,对于违反“家法”的人,他会将其叫到一个地方——于家食堂。这个地点因在于文波家楼下而得名,在起诉书中多次提到。比如,2007年10月,因怀疑亿兴砖厂两名员工套取工资,于文波指使手下马仔殴打二人,并要求公司其他员工现场观看。2012年4月,因怀疑一名员工挪用公司资金,于文波指使员工刘伟在于家食堂非法拘禁并殴打这名员工。仅仅过了一年多,于文波就又怀疑刘伟侵占公司资金,在于家食堂非法拘禁并殴打刘伟。 除了“行家法”,于文波还在于家食堂行敲诈勒索的勾当。就在2013年8月寻找刘伟的过程中,于文波找到他的一位朋友替其还钱,并囚禁此人数日。最终,刘伟的这位朋友筹集12万元交给于文波。2015年9月,陈某之子用于文波之女在北京的一处房产向银行抵押贷款650万元,贷款到期后,陈某之子尚欠银行160余万元。2016年7月,陈某被叫到于家食堂,于文波伙同他人殴打陈某,逼他还钱。陈某将借来的四套房本、一辆宝马车,以及自己的路虎车交给于文波作抵押。次日,陈某还清银行本息后,于文波将房本还给陈某,但继续扣留两辆车,并向陈某索要借款利息。陈某无奈,只得将自己的路虎车过户给于文波,并筹集30万元赎回宝马车。 “吃独食”的“老杨家” 与心狠手辣的于家相比,以杨光、杨宏和杨荣为首的杨家不落下风。据披露,呼兰当地人称杨光为“杨书记”,称于文波为“于区长”,当地人可能不知道在任区委书记、区长姓名,但肯定知道“杨书记”和“于区长”。 在呼兰老城区,这里的双来市场早年正是被杨家所垄断。在鑫玛集团的宣传片中,称2000年“双来果菜批发大市场”的成立,是鑫玛集团步入市场经济的开端。《环球人物》记者在市场走访过程中,听到多名摆摊的小贩说,之前杨家控制着这里,不准菜农到其他地方摆摊。有农民在市场周边卖菜,杨家的打手上去就是一脚,将菜摊踹翻。“哪怕是拿着一个小篮子卖茄子的老太太,他们也不放过,会将小篮子和茄子踩烂。”小贩们只得来双来市场卖菜,没有买到摊位的小贩,每天要向杨家交20元到40元不等的管理费。 这个菜市场暴露了杨家“吃独食”的特征。一名消息人士告诉《环球人物》记者,杨家曾因物流运输的问题,伤过人,扣过车。一位呼兰当地超市老板告诉记者,杨光垄断了当时呼兰的烧纸生意。老板一边折着丧葬用的烧纸,一边对记者说:“像我手里这种东西,以前‘老杨家’都不让卖,所有的货都得是他们家提供,所以价格不低,至少涨一倍。”一次,他在自家门面外摆烧纸摊位,没过半天就被杨家的打手掀翻,并肆意辱骂。 最让呼兰百姓怨声载道的,是冬季供暖问题。一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老杨家’势力范围内,只要是热力这一块,必须他们点头,否则肯定做不了!”2006年10月,因环保需要,呼兰区政府确定3年内实现集中供热,主热源为华电能源哈尔滨第三发电厂(简称“哈三电厂”)。2008年8月,哈三电厂与呼兰区双来热力有限公司(简称“双来热力公司”,鑫玛集团呼兰有限公司前身,为杨家控制)签订协议,规定双方共建管网,哈三电厂采用独家趸售方式只对双来热力公司供热,其他热力公司并入共建管网后,按市场价向双来热力公司购买热源。此时,于文波想分一杯羹,要求自家的亿兴热力公司以趸售价格并入供热管网,遭到双来热力公司拒绝。 于文波遭拒后心有不甘,采取报复措施。2008年10月,于文波指使公司员工以锅炉故障为由先后三次对3个小区近6000户居民停止供暖,引起部分居民上访。 匪夷所思的是,2009年10月,呼兰区政府与哈三电厂、双来热力公司签订《临时供热协议》,亿兴热力公司并入双来热力公司管网,以趸售价格供热,由此产生的差额部分,呼兰区政府垫付给双来热力公司。此后连续两届区政府延续了该做法,2009年到2015年,呼兰区政府共计垫付热费差额款2859万元。杨家“吃独食”,于家不甘心,这一矛盾最后竟由区政府埋单。不过,于、杨两家并未休战,致使供热常年不达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