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年里,凡客大手笔的广告投入不减反增。除了原本的地铁和路牌投放,凡客还加大了CPS的投放量,简单来说,就是在网页里插入凡客的广告,但凡有人点进链接、产生购买,挂上链接的网页就能在原本的广告收入之外,获得佣金。 这是中国电商利用网络拉客的全新尝试,按理说效果应该不错,但在凡客一松再松的品质控制下,这些新客们拿到手的,堪比「拼多多」和「并夕夕」的差别。 广告费节节攀升,差评却堆积如山,新客一去不返,老客也渐渐失望。凡客开始「大出血」。 2011年末,凡客的库存达到14.45亿元,总亏损近6亿元,巨额亏损背后,是不足30亿元的销售额。目标达不到,100亿元的大旗化作生产线、资金链和巨额库存积压这「三座大山」,死死压在凡客的头上。 为了「移山」,凡客调转枪头朝内,清库存、大裁员,陈年直接成立了一个数据中心,只看数据。两年间,凡客裁员8000余人,有被裁员工发文《三问陈年》,直接质疑凡客:「每一个部门就像处决犯人一样必须出5%的名额,请问年初疯狂招人的目的何在?」 凡客没有回应,CEO陈年只是在2013年拉上雷军,参观了一圈自己大刀阔斧改革后的凡客,但雷军说:「感觉不是站在一个品牌店,而是百货市场。」 这一年,小米发布了为其贡献半壁江山的品牌「红米手机」,凡客却危如累卵,短短几年间,凡客和小米的师徒关系完全颠倒。作为天使投资人,雷军给凡客的建议,和他当初在凡客学到的如出一辙:专注、极致、口碑、快。 于是凡客搬了家,从热闹的北京磁器口搬到了偏远的亦庄开发区,人数也一减再减,直到300来人。要知道,之前凡客光是负责衬衫的一个部门,就有200多人。就在严重缩水的人数下,凡客开始走一条从没走过的「小而美」路线:专注做衬衫。 2014年,凡客把陈年跑遍越南和日本的经历,点缀上有30多年制衣经验的日本匠人吉国武,揉成故事,重新推出「80免烫衬衫」。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凡客以差异化模仿PPG衬衫起家,落难之时,竟然也想借助衬衫脱离泥潭。 然而攻守之势早已异也。优衣库、MUJI、H&M、ZARA、GAP、Newlook等快时尚品牌在中国跑马圈地的速度加快,欧美品牌主打市场、日本品牌主打基本款,天猫旗舰店的迅速推广也令这些品牌拥有了当年「服装直销」的魅力,凡客留给大众的,却只剩下卖掉如风达、关闭V+等几条零星报道。 「失血过多」的凡客掉队了,隐约显露出从风口跌落后的惨烈。 2017年10月19日,雷军发微博,祝福凡客十年,众人惊呼「原来凡客还活着」。 2019年,在国外快时尚品牌退潮之时,凡客即将迎来第十二年,陈年依然是CEO,在614万微博粉丝的关注下,抽奖送T恤衫、兼职做客服,凡客依然还活着,只是没有了曾经的风光。 说起凡客的溃败,很多人都紧盯着创始人兼CEO陈年,认为陈年大搞一言堂、杯酒释兵权的指责声不绝于耳。 无疑,陈年对外不合时宜的夸口,给凡客立下了很沉重的目标。但归根结底,陈年不过是凡客中的一员,他站在了显著的位置,所以承担了更多的火力。 在最辉煌的时期,凡客拥有30余人的总裁级别管理团队,对于最致命的「计划经济」稻草,无一人质疑,正如李普曼所说,「在人人想法都差不多的地方,没人会想太多。」在凡客,人人都想走向巅峰,没人愿意思考如何避免跌落谷底。 辗转十二年,七轮融资过后,凡客仍然背着「创业公司」的壳。寒冬过后,「互联网快时尚」不是风口也不是翅膀,但愿凡客还能重回那条康庄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