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托底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作用凸显。中央也一再强调推动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具备条件的行业企业尽快复工复产。要聚焦重点领域,优化地方政府专项证券投向,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快推动重大项目的建设。 目前,为对冲疫情给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各省相继推出了大规模重大投资计划,其中基建投资仍是重要部分。 如北京市发改委发布《北京市2020年重点工程计划》,其中100项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额度在662亿元;河南省公布《2020年河南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共列项目980个,总投资3.3万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8372亿元,涵盖了产业转型发展、创新驱动、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民生和社会事业六大领域。 从这些重大项目覆盖的领域可以看到,对于基建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铁路、公路、轨道交通等领域,城市更新、新型城镇化发展、智慧城市、教育医疗、人工智能、5G、互联网科技等都是新形势下支撑经济稳增长的主要发展趋势。 NBD:房地产企业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最需要做的有哪些事情,需要补哪些短板? 赵秀池:企业要补上线上销售和网上办公的短板。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要更多地采取线上销售,想办法通过无理由退房、价格优惠锁定等增加线上销售的吸引力;通过网上办公,不仅可以提高办事效率,还可以降低企业成本。 刘策:对于企业来讲,我觉得需要做的事情是:第一,在心态上,不要对政策放松抱有特别大的幻想。可能会有局部的微调,但想通过政策放松来实现量价齐涨,这个是不可能的。第二,要立足自身去保现金流,例如加快销售、加大融资还有调整投资的节奏。第三,越是行业资金紧张的时候,可能投资窗口期也就越近,如果企业能够在这个时间灵活调配销售、投资、融资,也会有“抄底”的机会。最后,房企应以疫情为先,保证安全。 王盛:所有企业都需要积极地去探索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同时也应该思考由此带来的行业新趋势。比如采用远程办公,完善公司应急计划,以及更加充分利用线上及社交媒体工具等。管理模式灵活、适应客户需求速度快,以及效率高的企业不仅最有可能渡过当前难关,而且有可能脱颖而出,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取得更快速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