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包括上游(西部城市重庆为核心)、中游(中部城市武汉为核心)、下游(东部城市上海为核心),横向上覆盖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板块,纵向上连着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等南北铁路干线,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武汉地处中国中部和长江中游,是长江经济带的中游核心城市(拥有长江和汉江),直接连着长江上游(长江和嘉陵江)和下游(长江和黄浦江),可以贯通东西、连接南北,其在长江经济带中的战略意义并亚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任何城市,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认为善待武汉就等于善待中国、善待我们自己的原因。毕竟武汉出问题,中国东部与西部的连接便会中断,中国南部与北部的连接也会障碍重重。 长江经济带包括下游的长三角(含皖江经济带)、中游的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以及下游的成渝经济圈,而武汉则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绝对核心。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和《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6年6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 》正式印发,重点布局长江下游、长江中游和长江上游三大城市群,并将武汉列为超大城市。2016年12月,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实际上2006年便已印发实施《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将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进一步我们需要明白为什么国家近年来如何重视中部地区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对长江经济带有更深刻的理解。事实上,长江经济带的理念主要借鉴了德国莱茵河的发展思路和模式,虽然莱茵河的长度只有长江的15-20%,但却带动了周边6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说如果从国家战略上来看,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并不亚于长三角和珠三角,毕竟它们的产业结构较为相似(重构特征较为明显),但是长江经济带三个城市群之间的经济结构差异明显、东中西经济差距较大(梯次特征比较突出),且直接贯通东西、连接南北,并牵扯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同时长江经济带还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形成战略互动,因此长江经济带的国家战略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二)全国第九大城市 2017年与2018年,武汉的经济总量分别达到1.34万亿和1.48万亿元,如果按照6%的经济增速,则意味着2019年全年武汉的经济总量将超过1.55万亿(这也是全国第九个经济总量跨过1.50万亿规模大关的城市)。 单从2018年的经济总量来看,全国共有17个城市的经济总量跨过万亿规模大关,其中武汉位居全国省会、计划单列市及直辖市第9,排在其前面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天津、苏州、成都等八大城市,排在武汉后面的几个城市分别为杭州、南京、青岛、长沙、无锡、宁波、佛山、郑州、济南和泉州。 即便从人口规模来看,武汉也位居全国第9,2018年武汉地区的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分别为883.73万人和1108.10万人,排在其前面的城市分别为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天津、广州、西安和深圳等八大城市。 (三)15座副省级城市之一 武汉是中国目前15座副省级城市之一,其它14座副省级城市分别为广州、深圳、南京、沈阳、西安、成都、济南、杭州、哈尔滨、长春、大连、青岛、厦门、宁波。要知道并不是全部省会均属于副省级城市,毕竟副省级城市的领导班子要比一般的城市在行政级别上要高一些,例如副省级城市的“四大班子”(即“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市长和市政协主席”)均为副部级且一般均为省委常委(由省委报中共中央审批),副职均为正厅级。 1993年7月,深圳、重庆、大连、青岛、宁波和厦门等6个非省会城市被继续归为计划单列市,其余计划单列市被取消。 1994年5月,上面的6个计划单列市以及广州、南京、沈阳、西安、成都、济南、杭州、哈尔滨、长春等9个省会城市被正式明确为副省级城市。 (四)汇聚了湖北40%的经济总量 武汉是超大城市,也是湖北常委会,亦是湖北的心脏。2019年湖北省的经济总量将突破4万亿,武汉一市占据了全部湖北省经济总量的40%左右,但是武汉地区的常住人口却只占湖北全省的20%。 目前湖北省拥有12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即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39个市辖区,25个县级市(其中3个省直管市),36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省辖市依次是武汉市、黄石市、襄阳市、荆州市、宜昌市、十堰市、孝感市、荆门市、鄂州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 (五)武汉地区几乎汇集了湖北省的全部金融资源 在明晰武汉地区在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大战略的重大意义之外,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武汉地区的金融资源,这样便会发现武汉地区几乎汇集了湖北省的全部金融资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