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对受疫情影响的人群、行业与特殊企业要在信贷政策上有所倾斜,如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这里涉及到的人群主要为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这里的行业主要指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批发零售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 (二)货币政策: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延续货币宽松基调 正如我们之前所分析的,2003年的“非典”疫情使得紧缩的货币政策一度有所中断,但在“非典”疫情结束后,货币政策重新进入紧缩期,房地产政策开始收紧、准备金率开始上调、人民币汇率开始升值。不过和2003年有所不同的是,目前正处于货币宽松期,而此次武汉疫情应该说将会进一步延长货币政策宽松的期限,我们认为LPR下调将极有可能会在节后发生。同时考虑到2020年一季度没有MLF到期,且TMLF已经在2020年1月23日得以续作,此外节后将有超过万亿的OMO到期量(节前OMO操作频繁且规模较大),因此节后央行将会及时投放充足的流动性。 (三)财政政策:收支两端均面临冲击 武汉疫情对财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由于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物流运输以及批发零售等行业将会受到明显冲击,意味着相应的行业税收收入将会受到影响。同时随着财政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意味着财政增收的难度在上升。 2、由于医疗卫生、债务利息、车辆购置安排、地方财政补助以及社保保障等领域的支出会大幅增加,意味着财政支出也会面临较大压力。当然武汉疫情对财政的影响可能会有滞后期,具体影响有多大还需要具体测算,但影响肯定是存在的。 因此2002年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大概率会提高2020年的财政赤字目标至3%。 三、武汉疫情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延长银行间与交易所市场开市时间 2020年1月28日央行、国家外管局以及证监会决定将小额支付系统业务限额放开时间顺延至2020年2月2日,同时将延长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票据市场以及交易所市场休市时间至2020年2月2日。当然考虑到2020年2月3日开市后到期资金规模较大,央行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及时投放充足的流动性。 事实上上述举措在2003年便有体现。2003年4月28日,证监会决定延长证券、期货市场"五一"休市时间,将原定5月1日至5月5日的休市安排改为5月1日(星期四)至5月9日(星期五)休市,5月12日(星期一)开市。 (二)“非典”行情的重现:股市上已开始有所反映且很有可能还会持续 2003年初机构投资者预期新一轮股牛行情就要来临,但是这种预期被“非典”疫情彻底打乱,“非典”行情也持续了一段时间,特别是在2003年五一假期之前的一个多星期,上证综指从1600点以上急速下挫至1500点以下,下降幅度高达7%。此次始于2019年12月的武汉疫情于2020年1月下旬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蔓延,并引起市场出现恐慌情绪,同时在美国、日本、东南亚等经济体中也有所扩散。受此影响,2020年1月23日,国内股市纷纷大幅下挫,2003年的“非典”行情似有重现之势。 其中,上证综指由2020年1月22日的3061点大幅下挫85点(下挫幅度2.75%)至2976.53(时隔1个月再次加到3000点以下)、深证成指下挫3.52%至10681.90,沪深300下挫3.10%至4003.90、中小板指下挫3.31%至7040.36,创业板指下挫3.325至1927.74。但是与武汉疫情相关的部分股票却有不俗表现,肺炎概念股上扬2.86%,超级细菌概念股上扬2.81%,禽流感概念股上扬2.74%,抗核辐射概念股上扬1.91%,血液制品概念股上扬1.56%。 从股票市场来看,反应较为明显且持续时间达到6个月,上证综指自2003年4月底的1600点以上开始持续下行,从1600点降至2003年11月的1300点附近,降幅接近19%。因此我们认为节后大概率会延续春节前的走势,整体上继续呈现下行震荡的局面,市场情绪短期内暂难以恢复,应做好准备。 (三)武汉疫情虽不改大趋势,但无疑会延缓牛市行情的到来时间 2003年初,包括机构投资者在内的市场本身一致认为牛市即将到来,但是“非碘”疫情将这一牛市行情往后延缓了三个季度左右,直到2013年11月短暂的股票牛市行情才真正启动,不过牛市行情启动前上证综指却已从1600点降至1300点附近(降幅高达19%)。因此整体上看,笔者认为此次武汉疫情可能会延续这一路径在走,股票牛市行情会得以暂时中断,这是需要做好准备的。当然,股票大牛市的趋势则不会因为武汉疫情而有所改变。 (四)债券牛市仍会继续,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会降至2.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