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行情

旗下栏目: 新车 导购 行情 养护

本土企业能否守(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0-17
摘要:第二类为独立的第三方电驱动生产企业,其中主要包括三类:专业从事汽车零部件制造的企业,例如蜂巢易创;专业从事电驱动产品制造的企业,例如大洋电机等;原从事传统电机等产品的生产但近来进入新能源汽车电驱动产

  第二类为独立的第三方电驱动生产企业,其中主要包括三类:专业从事汽车零部件制造的企业,例如蜂巢易创;专业从事电驱动产品制造的企业,例如大洋电机等;原从事传统电机等产品的生产但近来进入新能源汽车电驱动产业链的公司,例如方正电机、卧龙电驱、精进电动等。

  有分析报告称,2020年中国电驱动新增市场将突破200亿元,是不是又一个蓝海市场已经诞生?对此,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贡俊告诉汽车之家编辑:“目前的现状是2018年整个行业亏损,产业发展喜忧参半。电驱动系统理论上是蓝海产品,但这片蓝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变成了红海,甚至是血海。

  追其原因,主要是政策升级、产品升级等致使市场对驱动系统的要求加速升级,车型的频繁变更大大增加开发验证费用、研发和模具开发费用,这让企业很难靠销量来分摊成本。因此,平台化、模块化已成为电驱动行业的唯一选择。此外,鉴于资本市场的搅局所带来的各种无序竞争,整个市场还需要历经更长时间的沉淀。

  “真正意义上,我国只有5-10家本土电驱动厂商有能力做正向开发,凭借自身在电机和电控方面的优势来布局‘三合一’电驱动系统。预计到2020年年底,电驱动行业会重新洗牌,淘汰掉相当一部分能力不足的企业。”贡俊如是说。

  ■国际供应商入局中国市场有多大机会?

  国际零部件巨头强势布局“三合一”电驱动系统,会给本土企业带来冲击吗?贡俊表示:“就纯电动汽车业务来说,我认为国外机会不会太多。在电驱动产业链中,得益于国内丰富的稀土资源,本土企业占有较大优势。同时,我国驱动电机的功率密度进一步提升,扁线工艺电机开始批量应用,碳化硅控制器成功用于产品车,高速减速器转速达16000-18000rpm,本土企业的正向开发能力逐渐有了优势。”

  “事实上,中国消费者对小型车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而这一块市场目前被国内品牌电动车所占领,外企品牌涉足较少。这对于主要供货本土电动车品牌的国内电驱动企业来说,意味着极大的市场先机。”贡俊补充道。

  至于业内比较关心的IGBT模块(逆变器的核心部件,主要将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传递给电机)这个“卡脖子”技术,贡俊坦言,虽然IGBT国产化相比过去已取得较大突破,本土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30%,如深圳比亚迪微电子、株洲中车时代等企业纷纷自主开发出车用IGBT芯片,但整车企业普遍因为部件验证不足而不能接受国内部件,前期甚至出现了英飞凌全球半导体部件供货紧张的状态。这一点,诸如博世、大陆和电装等国际零部件企业占有更大的优势。

  『IGBT模块』

  不过最重要的一点,成本控制也是国内外主机厂选择供应商的一大考量因素。据悉,欧洲主流供应商的开发验证费用通常高达1000万-3000万欧元,而国内主流供应商大概在1000万-3000万元人民币。据贡俊透露,大陆集团其实在行业内最早提出“三合一”电驱动概念,但很遗憾没能迅速打开国内市场,曾有2家国内主机厂有意向与之合作,但最终因成本问题转而选择国内供应商。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