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随着山东重工集团和中国重型汽车集团的重要人事调整,商用车界对于该企业及其旗下潍柴动力、陕汽重卡、法士特变速箱、汉德车桥等一系列相关产业链更加关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工业水平,商用车零部件生产一直作为整车企业的配属分厂或辅助车间存在。改革开放之后,部分“零部件分厂”与整车厂实现拆分,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在商用车零部件自主发展过程中,主要分为两条发展路线,第一种是一汽采用的自主研发形式。今年6月,一汽解放发布“解放动力”品牌,实现了商用车核心技术上的引领。“解放动力”是在融合和升级一汽解放锡柴、一汽解放大柴两大企业品牌的基础上,以深度整合的一汽解放发动机事业部为实体支撑,包含奥威、铂威、劲威三大产品品牌。 第二种是以潍柴动力为代表的发展方式,在吸收了斯太尔重卡整套技术后,发展出了潍柴动力+法士特变速箱+汉德车桥的动力链总成。陕汽重卡、大运汽车及徐工重卡部分车型上采用的就是这种动力链,上述企业的整车产品每年销量均突破40万辆,产业规模显著。 走出去——商用车出口增速提升 数据显示,2018年商用车出口28.32万辆,同比增长12.5%,增速比上年提升3.61%。在不断增长的数据背后,见证了我国商用车企业不断走出去的成长。 以江淮轻卡为例,2018年,江淮轻卡实现海外出口近2万辆,连续17年保持出口销量领先,已累计出口量21万辆,稳居中国轻卡出口第一品牌。在江淮出口产品中,高端轻卡占比超过90%,连续多年保持中国中高端轻卡出口第一。通过科技创新、制造升级,强化产品竞争力,江淮轻卡不断开拓全球市场、扩大品牌影响力,树立起全球知名的中国轻卡品牌形象。 截至目前,江淮轻卡先后通过澳大利亚ADR认证、俄罗斯GOST认证、欧盟ECE.R29驾驶室强度认证、欧盟WVTA整车认证等高标准法规,取得全球技术门槛最高市场准入资格,销往超过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通过不断了解海外市场特点,熟悉当地法律法规,多家企业总结出不同的海外销售策略,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推出了相应的金融、服务政策,稳固了中国品牌在海外用户心中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