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原来我被套路了这么多年
微信读书上这本书虽然显示有92人在看,但写批注和点赞的竟然只有我自己!大家估计都看了看封面就退出了。 我自己霸占了整个屏幕,写起评注很爽…… 不过我想先吐槽几句。 书中频繁出现的「呵呵」让我以为这本书是十年前写的。 真是让人半夜笑出猪叫。 销售人员:“我是江苏的,离着很近啊,可以算半个老乡了。”客户:“呵呵。” 销售人员:“先生,一看就知道您是个行家呀!”客户:“呵呵,我几个月前就开始关注这款SUV了。” 没想到这本书去年出版,我也没能在百度百科里搜到作者。 估计我和作者有至少十年的代沟…… 表面意义:表示开心。 实际意义:表示鄙视,嘲笑,讨厌。 现在跟人聊天用「呵呵」属于词语误用,望文生义。 效果同死亡微笑。 这本书里教的“钓鱼”技巧虽然不能让我成为一个销售。 但让我突然明白: 他喵的,这么多年我竟然一直被套路! 我为什么没有早一点看书! 02销售的热情不是真正的关心我去商场买东西,销售总会问一些家长里短。 我总觉得:哇塞!销售小姐姐好关心我,好体贴! 即使她推销的是东西很一般我也不忍心拒绝。 销售先以适当的寒暄作铺垫,然后像拉家常一样向客户进行询问,以便消除客户的戒备心理。 原来,在销售的眼里,我其实是一头待宰的猪。 宰之前通过「拉家常」让猪放下戒备开开心心的被宰。 03销售的夸奖和称赞都是骗人的鬼话我平时特别喜欢逛商场,因为商场里的销售特别会夸人。 就算我长一张猪脸,销售都能把我的脸捧上天「脸大招宝」「圆润可爱」。 虽然喜欢听夸奖,但有几分自己心里还是清楚的,自己乐呵乐呵就完事了。 就怕有些人太当真。 先生,您一来就直奔这款SUV,一看就知道您是个行家呀!大部分客户进门都会直接去展厅中央看那些新款车型,您却看中了这款动力强劲的经典车型。这句话能是在夸人吗? 不要傻乐了,人家是在夸车。 看来您是个非常有激情、有干劲的人。我给您介绍一下这款车吧。 这句话能是在夸人吗? 不要傻乐了,人家想让让你笑着听车型介绍。 汽车销售人员在接近客户时,会先设法降低客户的心理戒备。 降低客户心理戒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赞美的方式接近客户,充分体现对客户的尊重,不让客户有突如其来的感觉。 所以,以后不要太把汽车销售的夸奖和称赞当真,就如同不要太把家人的打骂当真一样。 04销售是一只磨人的小妖精话越多的销售修炼等级越高。 越能磨人说明价格越高,利润越高,要不就是想忽悠你买别的车。 没有你的理想车型也能忽悠的你忘记理想型。 客户:“你们这里有没有××车啊?” 汽车销售人员:“先生,我想冒昧地问一下,您一定在其他地方看过这款车吧,您觉得这款车最吸引您的是哪些方面呢?” (探询客户是否看过竞争对手的同款车、客户的真实需求等) 客户:“我在××4S店看过,就是价格有点贵。” 汽车销售人员:“嗯,您说的很对,××4S店是本市规模最大的汽车4S店,口碑很不错,就是价格太高了。其实买车,最重要的是质量可靠、性价比高,您说对吧?” (先顺着客户的喜好说,然后在无形中转到自家汽车的优势和卖点上) 客户:“嗯。”汽车销售人员:“先生,不知您是否了解过,我们车行已经在这里经营了8年了,在本市拥有很多客户,口碑也非常不错。哦,对了,不知您这次买车,大概要选什么价位的呢?”(引导客户了解自家汽车的优势和卖点,并询问客户的心理价位) 客户:“20万元以内吧。”汽车销售人员:“嗯,这个价位的车我们这里有很多款车型,我现在就带您去看看吧。” 本来只想问个理想型,最后被销售牵着鼻子走。 一方面是销售的话语战术太强,另一方面还是顾客立场不够坚定。 越是善良的人越容易被忽悠着走,机灵点! 05问价要干净利落简单粗暴问价必须直戳要点。 一遍戳不中就一直戳。 过早地报价会导致买卖双方提前进入价格谈判阶段,使汽车销售人员在价格谈判中陷入被动局面,丧失议价的主动权。 所以修炼多年的汽车销售不立即回复价格,而是选择「唐氏销售表演法则」。 「唐氏销售表演法则」 法则一:不要把话语权让给你的顾客。你必须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话,主动权是抢来的。 您之前了解过这款车吗? 您之前应该试驾过吧? 法则二:给卖车营造一个丰满的背景,最好涉及更多人的恩怨。 今天已经有八九位客户问起这款车了。 这款车已经有五六位客户预订了,有一位客户明天就要来提车。 法则三:永远不要让顾客猜到话的发展。 先生,您真是有眼光啊!一眼就看中了我们这款镇店之宝,这么好的车,您觉得多少钱合适呢? 而作为顾客的我们为了防止被忽悠着走,也要抢话语主动权,问价干净利落简单粗暴,早问早透彻,早问早结束。 总结来说三个字:多少钱? 客户:“这款车多少钱,有优惠吗?” 汽车销售人员:“先生,看来您是个买车的行家啊!一眼就看中了我们这款镇店之宝,这么好的车,您觉得多少钱合适呢?”(用反问法跳出尴尬,掌握价格谈判的主动权)客户:“这我可说不好。(应该问多少钱) 汽车销售人员:“您之前应该试驾过吧?” (挖掘客户的看车经历) 客户:“没有,我在另一个车行看过同款的车,但是他们的报价比网上的价格贵不少呢。你们这款车最低价多少啊?”(应该问多少钱) 汽车销售人员:“这款车网上报价在15万到16万元之间,不知道您说的那家车行给您报价多少呢?” (挖掘竞争对手的报价情况) 客户:“16.8万元。(应该问多少钱) 汽车销售人员:“哦。那您对这款车本身还算满意,对吗?”(询问客户对车的满意程度)客户:“嗯,动力性、安全性、舒适度都不错,就是价格有点贵了。(应该问多少钱) 汽车销售人员:“那您觉得多少钱合适呢?”(询问客户的心理价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