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面预期偏乐观 近期乘联会将2020年汽车零售量由2019年末的增1%调整为下滑8%(前提是国家层面没有强有力刺激政策)。 从目前车企动态看,一方面要向经销商输血,一方面推出促销政策抢占疫后复苏期的市占率,对内则采取降薪等降本措施以度过难关。 针对疫情对行业的负面影响,中汽协呼吁,在消费端、市场端,政府须尽快出台政策给予支持。 04 投资建议:一线自主会获取更多增量机会 我们认为3月汽车终端复苏较快,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疫情推迟的刚性需求释放。 中期我们认为部分首购潜在需求群体收入预期承压,一方面是疫情导致的部分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从业者收入受损,一方面是海外疫情逐步蔓延导致的金融及经济层面的连锁反应。 政策端,部分城市已率先拿出真金白银进行补贴,但国家层面的刺激政策还未现,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亦尚未落地,我们判断疫情结束后如果汽车消费快速复苏,则政策面刺激力度有限,如果疫情结束后汽车消费继续低迷,则刺激政策力度可能加大,政策偏向于支持新能源汽车,支持旧车置换,支持首购需求等。 从业绩面看,上半年行业盈利将普遍承压,但二级市场已有所预期。我们认为目前阶段,结构变化应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如我们分析,疫情只是加快了行业结构变化的节奏,并未改变行业发展的方向,结构上我们认为一线自主品牌获得增量机会更多,一方面他们产品系列涵盖价格带较宽,可能成为经济型首购车辆的首选品牌,另一方面资金实力雄厚,能灵活出台价格刺激政策抢占份额。合资品牌方面依然是日系、德系份额持续提升趋势。 新能源汽车方面,依旧维持2020年前低后高的判断,但由于疫情全球扩散和油价暴跌的影响,全年销量或将低于预期。疫情结束后,to B市场维持增长的判断,包括出租车和移动出行市场;to C市场主要受限购政策、补贴和油价等多因素影响,目前看,限购城市增加指标和油价下降对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抑制作用。中长期看,产品力和品牌力依然是影响新能源整车行业格局的最主要因素。 如上分析,我们认为一线自主,如长城汽车,吉利汽车会获得更多增量机会,合资方面最看好日系、德系份额提升,推荐广汽集团。 新能源汽车2月动力电池装机量下滑超70%但长期增长趋势不变,新能源政策拖底力度大概率加强,特斯拉上牌量稳步提升将带动新能源车私人消费,欧洲电动车政策支持力度大,1-2月份主要国家电动车注册量和渗透率大幅增长。通用汽车收缩产能版图后于近期发布全新电动平台和最新的新能源计划,且发布最新模块驱动系统。特斯拉自产新型电池将带来新的电池技术和材料体系;宁德时代与哪吒汽车合作推动CTP技术的量产落地;通用与LG合作推出新电池,显著降低电池成本。龙头企业的技术进步将给具有技术积累和在相关领域重点布局的材料企业带来业务增量机会。强烈推荐具备技术优势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龙头企业当升科技,推荐在新型添加剂领域具备深厚技术积累的电解液龙头新宙邦。 05 风险提示 1、海外疫情蔓延风险。近期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海外市场开始蔓延。若海外疫情中短期内没有办法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出口占比较大的整车或零部件(电池材料)企业受到影响。 2、汽车刺激政策不达预期。疫情的持续引发中央和地方政府放宽汽车消费的限制、加大对汽车消费的刺激,佛山市出台政策,对消费者购买新车给予补贴;广州发布新政,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1万元,购买“国六”标准新车给予3000元补助。短期内汽车消费对政策的依赖性较强,如果后续刺激政策不达预期或者出台刺激政策的城市有限,将显著影响汽车销量的复苏。 3、传统车企加快电动化步伐,竞争激烈造成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特斯拉第100万辆新车下线,大众汽车计划投入330亿欧元布局电动化,通用汽车在2025年前投入超过200亿美元用以开发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汽车。海外的传统一线车企加快在电动车领域的转型和布局,未来也将规划多款车型上市,将给国内的主机厂商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若不能提升产品力和品牌力,国内企业将面临销量下滑、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