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节点是2006年首先从西部地区农村开始的农村学生“两免一补”,即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两免一补”2007年春在中东部地区推开。第三个节点,到2008年秋季学期,又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免费。 在义务教育阶段还有一个事情非常有必要提一下,那就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我们从2011年起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中推动实施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出资,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午餐。这极大改善了中国农村地区儿童的营养状况。这个计划可以说是“功莫大焉”,造了大功德。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早就表明,儿童早期的营养状况对其一生的健康状况乃至智力发育、能力形成都是关键。大量研究表明,对贫困地区儿童营养的投资,其回报率远远超过资本市场的回报率。 说完义务教育,在教育领域还有一个就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普及化。根据美国教育专家马丁.特罗的定义,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15%以下为精英教育,15%-50%之间则进入大众化阶段;超过50%,高等教育就进入普及化阶段。 我们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在1949年只有0.26%,在学的大学生只有11.7万;1965年上升到1.96%,在学大学生109.5万。197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上升到2.7%,在读学生228万。一直到199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3.4%。在这个时候,能上大学可谓“凤毛麟角”,大量年轻人上大学的“梦想”是不能实现的,能上大学的可以说都是社会的“幸运儿”。到2002年经过大学的扩招,我们的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大众化阶段。2018年毛入学率达到48.1%,到2020年如无意外将超过50%,进入到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更多的年轻人可以通过上大学实现自己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教育的大发展使我们的平均教育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根据人口普查的数据,初中以上学历的人口比例,从1982年的24.78%上升到2010年的61.75%;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980年的不到5年,提高到2010年的9.5年。从微观个体的层面,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教育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从宏观层面来说,教育水平的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本基础。我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如果没有教育带来的人力资本积累的提升,是难以想象的,难以实现的。 健康卫生。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健康卫生工作。我们先来看两个指标,第一个指标叫人均预期寿命,这个指标表达的是一个人在出生时刻能够预期存活多少年;第二个是婴儿死亡率,这个指标表达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医疗卫生状况。 我们的人均预期寿命,在新中国成立伊始,还不到40岁。在2018年的时候,根据卫健委的统计,达到了77岁。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在2015-2020年间,中国的预期寿命76.62岁,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第二个婴儿死亡率,这个地方是一岁以内的婴儿死亡率,这一个指标直接表明了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医疗卫生的状况。我们的婴儿死亡率在60年代的时候,大概是135‰,什么意思呢,就是每1000个新出生的一岁以内的儿童,在1岁时有135个会死亡。根据联合国测算的数据,在2015-2020年间,这个数字下降到只有9.89‰,也就是每1000个新出生儿童在1岁时只有不到10个会死亡,这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了。 人均预期寿命的增加与婴儿死亡率的下降,其背后是新中国70年来健康卫生事业的大发展。 首先第一个是公共卫生,典型的事件是大规模消灭和控制寄生虫和传染性疾病。毛泽东主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诗,《七律送瘟神》,“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首诗的题首就是“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我们的爱国卫生运动,一直到现在我们还有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的目的就是改善城乡环境卫生和生活条件,消除影响和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不良因素,切断疾病传播途径。 第二个是我们的医疗卫生服务。首先应该提到的是我们的农村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不甚发达的情况下,取得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大发展。当时的一个工作方针就是“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当时的农村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所谓合作医疗,就是依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居民互助互济,上级政府支持,建立的医疗保障组织。在合作医疗中,赤脚医生是关键。所谓的赤脚医生,就是“农民的身份干医生的活”,他们仍然是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在接受一定的培训后,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最大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以低廉的成本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极大提供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 除了赤脚医生,我们在农村还建立了三级医疗卫生网络,第一层就是赤脚医生为主的村卫生室,第二个层次是各个乡镇的卫生院,第三个层次是县级医院。在城市则形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级医院、三级医院、三级医院的完整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在医疗保障方面,我们建立了全民医保,医疗保险的覆盖率接近100%。 我们先是在1998年建立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在此之前,城镇企业职工实行的是劳动保险制度。在劳动保险制度的基础上,1998年建立了企业缴费与职工缴费相结合,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003年在农村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相比于旧的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最主要的特征是政府补贴,由政府补贴与个人缴费形成新农合基金。2007年针对城镇非就业的居民,主要是“一老一小”,建立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其筹资方式也是政府补贴加个人缴费。 十八大之后,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从2016年开始进行整合,到2018年整合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确定由新成立的国家医保局负责管理。居民医保的筹资中,主要是政府补贴,政府补贴与个人缴费的比例大致在7:3左右,北京2019年个人缴费只有每年300,政府财政补贴为1430元每年;上海是个人740元,政府补贴2560元。 十八大之后,我国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提出了“健康中国”的战略。“健康中国”的一个核心思想是将之前的以“治病”为中心的医疗卫生工作转向为以“健康”为中心的健康卫生工作。关于健康中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健康大会上指出,要将健康融入到所有的政策中,要向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卫生服务。这是个大趋势,可以说我们党在这方面完全契合了这个大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