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0年前,新生的人民共和国迎着朝阳出发,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70年来,我们伟大祖国的面貌、伟大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网络理论传播局)指导,人民网、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联合推出“国史讲堂”系列理论视频,梳理70年来新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阐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敬请关注。 本期嘉宾简介: 王震,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公共经济学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为公共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和卫生经济学等。 精彩观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民生建设上可以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伊始,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就一直重视民生,因地制宜,实践和探索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民生制度和项目。 · 改革开放后,我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民生制度。城镇就业群体中建立了社会保险,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五险一金”,在农村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 ·十八大以来,在社会民生建设上,更加突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社会保障的城乡一体化。 ·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什么是“美好生活”?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社会民生。十九大报告对社会民生的概括非常到位,就是“七个有”: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点击链接观看讲座完整版 讲座实录: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的主题是“新中国70年社会民生建设”。要讲这个题目,我们不妨从一个偏远的山区讲起。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有一座南北走向的大山高黎贡山,在高黎贡山的崇山峻岭中有一个独龙江乡,这里世世代代居住着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独龙族的乡亲们。 就是这样一个偏远山乡,2014年和2019年分别两次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第一次是祝贺独龙江乡公路隧道贯通。为什么隧道贯通需要祝贺呢?这与独龙江乡偏远的位置有关。在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之前,1999年建成的独龙江乡公路,由于地势原因,一年中只有半年能通车。公路隧道的贯通实现了独龙江乡与外界的全年通车。 第二次是祝贺独龙江乡整乡脱贫。2018年独龙江乡全乡人均收入6122元,实现了整乡脱贫,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对于这个偏僻的小山乡而言,实现全面脱贫,“两不愁三保障”。不论从哪个方面说,都可以用“伟大”两个字来形容。 独龙族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还整体处于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常年缺吃少穿。第一次吃上自己种的大米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党和政府帮助下1953年开出了53亩水田种植水稻。改革开放后,对独龙江地区的脱贫政府在独龙江地区加大了脱贫力度,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入。独龙江公路就是在1999年全线贯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进行精准扶贫,展开了脱贫攻坚战,独龙江乡也最终跟上了全面小康的步伐。 独龙江乡的脱贫之路是新中国成立后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一个缩影,也是一个典型。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脱贫 实现全面脱贫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所谓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指的就是如果不能实现全面脱贫,那么就不能说实现了全面小康;只要有一个地区还没有实现脱贫,就不能说实现了全面小康。用木桶理论来比喻,全面脱贫是全面实现小康的最短板。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党和政府一直将消灭贫困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我们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消灭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本就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第一,从1978年到1985年,按照当时的标准(人均收入200元),贫困人口从2.5亿下降到1.25亿。 第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到2010年,我国连续进行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及两个扶贫开发纲要,以现行标准(年人均收入2300元)计算,截止到2012年的贫困人口比1985年减少了5.6亿。 第三,十八大后,我们实施精准扶贫,从2013年到2018年,这6年间每年贫困人口减少1373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其中有10个省份下降到1.0%以下。可以说,无论从哪个方面,2020年全面脱贫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中国大规模的减贫也为国际扶贫事业做出了贡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70年来,我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从开发式扶贫再到十八大后提出的精准扶贫战略。在十八大后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保障式扶贫与开发式扶贫相结合已成为中国扶贫政策主要特征之一。就是我们的扶贫,即授人以渔,就是开发式扶贫,让贫困人口具有自我造血的能力,也授人以鱼,就是保障式扶贫,为贫困人口提供社会安全网。 社会民生建设:内容与意义 说完了全面脱贫,我们回到主题上,就是新中国70年来社会民生建设。当然,实现全民脱贫本就是社会民生建设的主要内容。全面脱贫取得的伟大成就,同时也是社会民生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发展社会民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我们的发展成果再多、再好、再漂亮,最终也要体现在社会民生上。大家辛苦努力,“撸起袖子加油干”,最终还是要让普通群众的日子过得更红火。这一点即是普通人理解的朴素的道理,也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后的讲话中专门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是党的执政理念,不断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十九大报告中对民生事业的发展也作出了明确的论述: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 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这个主要矛盾的理解,其中关键一点就是“美好生活”,什么是“美好生活”?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社会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