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民生

旗下栏目: 股票 理财 民生 银行

国史讲堂:新中国70年社会民生建设(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10-12
摘要:那社会民生包括些啥内容?十九大报告对社会民生的概括非常到位,就是“七个有”: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七个有”可以说切中了老百姓的痛点。孩子的照料、入学,

  那社会民生包括些啥内容?十九大报告对社会民生的概括非常到位,就是“七个有”: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七个有”可以说切中了老百姓的痛点。孩子的照料、入学,自己的就业,老人的养老等等,都是大家日常能够切身感受到的,就是大家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照料、社会保障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社会民生建设上可以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伊始,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就一直重视民生,因地制宜,实践和探索了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民生制度和项目,比如农村的“五保”制度,农村的合作医疗以及赤脚医生等,这些都受到国际社会的好评。

  改革开放后,我们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民生制度,在城镇就业群体中建立了社会保险,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五险一金”,在农村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我们说实现了制度的全覆盖,每个中国公民至少被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所覆盖。我们还实现了全面的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等等。

  十八大以来,在社会民生建设上,更加突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社会保障的城乡一体化。

  这些成就一一道来肯定是来不及的。在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研究心得和理解,选择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制度、项目和案例,来体现新中国70年社会民生建设的成就。当然,选择哪一个来讲,并不代表其他没有提到的不重要。这仅代表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就业。我们常说,就业是民生之本。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没有就业,其他的什么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等,就不能实现,就是水中月、镜中花。我们党对就业向来非常重视。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一个政策是把原国民党的公教人员“包下来”,就是仍然让他们参与就业,有了就业就有了稳定。

  我们当前就业有两个重点人群:一个是新毕业大学生,一个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民工的就业。大家可以关注一下,每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这两个议题都是就业领域的主要议题。在这里我们主要说一下农民工的就业,因为农民工的就业不仅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村居民增收的问题,而且也关系到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问题。

  先从农民工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性说起。中国的农民工2018年总量是2.88亿,他们成为我国工业化的主力之一,国务院2005年关于农民工问题的文件将农民工定位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外出的农民工,再加上在本乡就业的农民工,也就是那些离土不离乡,在本乡从事非农就业的农村居民,他们来自非农就业的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前面说到的扶贫减贫,其中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就业扶贫,给农村居民提供非农就业的机会。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个主要的特征是循序渐进、逐步放开。在改革开放之初并不是一下子打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口子,而是随着工业化及城市化的进展逐步放开,有秩序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理解这一点,不仅对于理解中国的农民工就业至为关键,而且也是理解中国城镇化问题的关键。有种观点认为,我们没有形成大规模人口转移带来的“贫民窟”。应该说,我们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充分考虑各方面可行性条件的转移。这是理解中国农民工就业的一个关键。

  在有序转移的同时,我们对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民工就业,还有充分的政策保障。我们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每年都会就农民工工作以及就业扶贫作出相应的政策安排。针对农民工就业的特殊性,比如流动性强,采取了很多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这里提几个:

  一个是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积累的,春风行动计划,每年通过资金扶持、技术扶持等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技能培训等,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第二个是参加社会保险,通过政策设计将异地就业的农民工纳入到社会保险覆盖,针对农民工流动就业的特征,设计社会保险的转移接续政策等。

  第三个是这两年大力推动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直接服务异地就业的农民工,使得他们在打工地也能很方便地实现就医的报销。我去年在云南调研,云南省医保局专门在春节前后,集中为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办理异地就医的备案手续,使他们在就业地就医时可以直接使用医保报销。

  教育。大家知道,人力资本投资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人力资本投资中,四个最主要的方式:教育、健康、职业经历以及培训。教育和健康又是最主要的两个,是主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型服务业。前面我们说到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非常顺利的过程,农民工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一个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因为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积累。而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快速提升的最关键的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教育程度的提高,第二个就是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当然教育和医疗也是社会民生中大家最关注的两个:孩子上学与生病就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焦点问题,是“美好生活”的主要内容。

  我们先来说教育。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育成就,第一个是“两基”与“两全”,即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与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和全面实现九年义务教育。

  先来说扫除青壮年文盲。在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的文盲率高达80%以上。到1964年就下降到了百分之52.4%,到2011年,我们全面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第二个,是全面实现九年义务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义务教育法》提出了实行九年义务教育。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提出了一个“双八五”的目标:到2000年要实现以县为统计,全国占总人口85%以上的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是第一个“85%”;第二个是初中的入学率要达到85%。

  到了2000年,我们实现了“双八五”的目标。但这只是叫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在西部地区,实现义务教育还比较薄弱。因此在2003年到2007年,专门搞了西部的“两基”攻坚战。这样,2011年全国初中的毛入学率超过了100%。2018年初中的毛入学率100.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了94.2%,所谓巩固率就是从小学一年级的100个学生中,有94.2个完成了初中毕业。

  与全面实现义务教育相关的是全面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免费。之所以能够全面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离不开公共财政的大量投入,离不开免费义务教育。

  免费义务教育的实现,第一个关键点是2000年开始农村税费改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经费不再由农村居民的“三提五统”中收取,而是纳入到县级财政予以保障。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