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我们的民生“红包” 越来越多的来泉务工子女在泉州就读 (陈晓东 摄) 本报讯(记者 谢曦 殷斯麒)新一年的脚步临近之际,翻开泉州市2016年的“民生账单”,从百姓衣食住行的点滴变化中,我们可以真切地闻到幸福的味道。 这一年,泉州市继续坚持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精准扶贫、公共交通、教育医疗、购房补贴、灾后重建、古城保护等方面着手,件件实事直指百姓最为关心的民生热点。大手笔的民生保障投入,恰如一股裹挟着暖流的春风,细致入微地穿掠过百姓柴米油盐的生活,造福千家万户。 让我们细数这一年的民生“红包”,回味一幕幕温暖的幸福图景。 党代会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 今年11月和9月,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分别召开,这是全省、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描绘了今后五年的民生蓝图。无论是省党代会提出的“再上新台阶 建设新福建”,或是市党代会提出的“勇当建设‘新福建’领头羊,奋力开创‘五个泉州’新局面”,都将增进民生福祉摆在重要位置,致力于“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展开这幅民生蓝图,桩桩件件都是顺民意、解民忧的大事、好事。这其中,既有普惠型的“健全覆盖城乡、延伸基层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又有专门为特殊困难群体量身打造的“推行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加快城乡危房、石结构房屋改造和地质灾害点住户搬迁”;既聚焦热点难点,开出“推行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委托管理、合作办学、集团化办学等模式,推动三级综合医院与县级、乡镇、社区卫生机构组建医疗联合体”新药方,又着眼长远,把“规划建设环湾城市公共服务集聚区”“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更好培养和留住医技人才、名师队伍”等提上议事日程。我们相信,随着这幅蓝图“落地”,幸福的笑容将会在更多群众的脸上绽放。 教育 中小学公办园增加2.6万个学位 教育影响着成千上万个学生和他们的家庭。立足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今年,全市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5所,新增学位近6000个;实施中小学建设发展项目122个,全部建成投用后可新增学位43220个,今年可投入使用的新增学位为2万个。同时,启动城东、东海、江南三大学园,将优质教育资源拓展到全市各个区域。 教育的进步,除了区域均衡,还体现在对不同人群的公平待遇。今年秋季,外来随迁子女入学条件由“三证”变为“两证”。只需提供父母一方实际在该区域内居住半年以上的居住证(暂住证)、务工证,不再提供“婚育证”即可办理入学。此外,民办幼儿园对持有居住证和务工证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优先招收,让“花朵”共沐“阳光雨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