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崔逾瑜 李玉麟 通讯员 何毅华 实习生 王煦 一幅幅幸福的民生图景,在群众的眼前、身边徐徐展开。 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在百姓的心里、口中娓娓道来。 一项项务实的民生新政,带着温度,在荆楚大地落地生根。 民生跟着“民声”走,这是运用“底线思维”、践行“民生决定目的”的湖北诠注。 真金白银兜住民生底线 经济增速下行,财政运行趋紧,刚性支出增加,民生投入会缩水吗? 扫描“民生账单”,我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清晰地呈现出一条加速上行的“民生曲线”。 2014年,全省公共财政支出越来越多向民生倾斜。据统计,这一年全省公共财政安排民生支出达3644.8亿元,增长12.7%。 这一年,全面落实惠农政策,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农林水支出491亿元,比上年增长5.4%。 这一年,上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07亿元,增长16.7%。 这一年,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支出390亿元,增长21%。 这一年,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教育科学文化支出931亿元,增长10.8%。 这一年,支持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全省住房保障支出147亿元,增长19%。 国之大计在于民。民生作为“底线之底”,决不能拿来讨价还价或冒险。 过去一年里,省委、省政府满怀关爱民生的“第一情感”,坚持发展和民生优先,更大规模、更高标准地在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领域,办好一批群众急需急盼的民生实事,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不断织就织密。 民生政策标注惠民成效 彰显民生特色的政策措施,犹如冬日阳光,温暖着百姓生活。 一年来,我省在“惠民生”上出实招,统筹抓好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工作。 钟祥市旧口镇陈院村59岁的陈发芝被自家耕牛顶伤,赶到医院时搜遍全身只有十几块钱。得知住院先看病后交钱,她乐得忘了痛。 2014年,困扰多年的公立医院改革开始破冰。35个试点县、78家医院启动新一轮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探索“先看病后交钱”、开展分级诊疗试点、扩大基药品种,亮点纷呈。 家住罗田县河铺镇文家庙村的江国春,去年回到家门口就业。原来的工种、同样的技术,工资却不比沿海少。 2014年,省政府出台18条就业新政,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让群众“有事干、有钱挣、有盼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1.89万人。 一年来,我省在“增民享”上显实效,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 通山县九宫山镇横石村东坑湾,谭道城等村民也住进了上百平方米的小楼。 2014年,我省4大扶贫片区共投资1762.6亿元,横石村被列入809个全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 一年来,我省在“保民安”上见真功,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地消除怨气、减少戾气、增加和气。 110出警缓慢,曾饱受诟病。去年,全省全面推广“110再快1分钟”,规范流程,要求“快接、快调、快出、快处”。通过创新机制,出警速度、直接指挥街面警力破案率大为改观。 民生落地,幸福开花,民心凝聚。 民生需求倒逼增量扩容 民生问题,就是人民群众的生存、生活、生命问题。 枝江市徐家嘴村农民郑金星,多年来过着抽电机取井水的生活。去年,我省解决33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郑金星一家喝上了自来水。 此谓生存,满足最起码的需求。 在武昌东亭社区,宽敞明亮、设施齐备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72岁的张爹爹几乎天天都要“到此一游”。 去年,我省着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全省城乡养老机构已达2572个,城乡养老服务中心5400余个。 此谓生活,追求丰富多彩,渴望幸福美满。 武汉江夏农民吴炳珍,患有肺心病、心衰等。去年,他3次住院,花费42万元,累计报销38.8万元。 去年,全省新农合参保农民达3952万人,参合率达99.7%。7万余人享受22种重大疾病保障政策,9万余人获得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报销金额近3.2亿元。 此谓生命,活得安全、健康、有尊严。“民生决定目的”,就是把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生存、生活、生命所必需的各种条件,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的需求是一个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经济社会越发展,民生内涵越丰富,外延随之扩展。因此,保障改善民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新的一年,经济进入新常态,省委、省政府对民生关注进入“超常态”:“经济越是下行,财力越紧张,越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各级政府要继续压缩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资金用于民生保障,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 这是高度的政治清醒,更是坚决的责任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