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宁德6月12日电(吴伟、曹松)宁德市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信访工作的重要指示为指引,组织全市领导干部主动下基层开展接访约访,通过“群众出题,干部答题”的形式,推动一批信访难题就地解决,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积案产生,改善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没想到书记亲自来接访,拖了22年的问题今天终于解决了,感谢党和政府!” “我们也向你道歉,这件事情政府让你等得太久了,回去后我们要吸取教训,要多和老百姓换位思考。” 5月24日,在福建省福安市阳头街道办事处,宁德市委书记郭锡文一边握着77岁老人陈燕清的手,一边向她表示歉意。 当天,郭锡文专程来到福安市阳头街道下访,接待来访群众。 陈燕清反映,1997年,福安市拓宽道路需要征迁她家房屋31.7平方米,她响应号召与当时的拆迁指挥部达成协议,先拆迁后商议补偿。按照当时的安置补偿方案,征迁房屋要给群众安置地。由于陈燕清的房屋拆迁面积比较小,而当时每块安置地是63平方米,拆迁指挥部一直没有合适面积的土地用来安置她,导致问题越拖越久。 在现场,郭锡文召集相关部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沟通、协调,最终陈燕清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达成协议:按照现在房屋拆迁安置标准,在城区给她安置一套120平方米的房屋,其中80平方米作为安置面积,超出的40平方米由陈燕清按优惠政策购买。至此,一桩22年的难题得以圆满解决。 领导干部“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的工作方法、工作制度。30多年来,宁德市委市政府传承弘扬这一优良传统,常态组织全市领导干部主动下基层开展接访约访,重点解决一批矛盾纠纷和信访突出问题。 特别是2012年以来,为强化新时代“信访下基层”成效,宁德市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每月“四下基层”活动,提出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三固定”(时间、地点、人员固定)公开接访,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推动矛盾纠纷摸排在一线、解决在萌芽,有效破解了重大项目建设、民生社会事业短板等一批事关发展大局、事关群众利益的信访问题。 一座大桥,联通海上孤岛,连起党心民心。从宁德市霞浦县溪南镇出发一路向东,车在蜿蜒的山路上曲折行进40分钟,东安岛就矗立在不远处蔚蓝色的海上。金色的余晖下,一座即将完工的长406米、宽9米的大桥犹如飞虹卧波,雄跨两岸…… 东安岛的村干部叶益彪没事就爱来瞅两眼,“这是咱们全岛人的生命桥、发展桥,感谢政府,我们都期盼着赶紧修好呢。” 溪南镇党委副书记卓立园告诉记者,2016年8月,霞浦县开展“千名干部访万户、四下基层促和谐”大走访活动,集中收集群众问题。东安岛上的居民向他反映:他们所居住的岛屿,海区情况复杂,群众祖祖辈辈都是靠渡船出行,既不方便也不安全。群众愿意自筹部分资金,希望政府帮助他们修建一座跨海大桥。“东安岛上生活了3000多人,渔民们大都靠养殖为生,没有桥,出行难,想发展也难。”卓立园深深理解岛上居民的企盼。问题征集后,霞浦县、镇、村三级政府立即组织相关力量开展前期调研和论证。 霞浦县海岸线长、岛屿多、海湾多,政府财力有限,资金成了修桥的最大问题。为了表示修大桥的决心,当地群众齐心协力,筹集1800多万元。为了尽可能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经过多方努力,霞浦县又争取省市县以上补助资金3000多万元。2016年10月,一座曾被群众称为“天方夜谭”的东安大桥在海岛上破土动工。 “开展‘千名干部访万户’大走访,就是要干部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干部作风改进,也进一步拉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霞浦县政法委副书记尹义干如是说。 目前,该大桥已经完成80%工程量,按照计划,2019年下半年将建成通车。东安大桥作为岛上居民出行的生命线,在建设过程中,霞浦县溪南镇纪委也主动作为,紧盯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加大对有关单位人员的监督力度。“坚决防止资金闲置和挥霍浪费等问题,确保大桥建设资金花在‘刀刃’上,以严格纪律为项目推进保驾护航。”溪南镇纪委书记王庭康说。 宁德市政府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周乃松认为,通过“四下基层”机制,各级干部可以及时倾听民声、尊重民意,及时解决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这项机制改进了干部的工作作风,密切了新时期党群干群关系,推动了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对保障和加快宁德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具有重要的意义。 “宁德市将学深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信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对基层信访工作规律特点的认识和把握,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郭锡文说,“‘四下基层’就是要求我们眼睛多向下看,把心贴近群众,作风深入基层,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从源头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积案产生,促进社会安定稳定、和谐发展。” (责编:林东晓、张子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