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民生

旗下栏目: 股票 理财 民生 银行

经济学家谈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4-30
摘要:韩保江: 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这“六保”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政策底线”。也就是说,无论是扩大消费需求还是扩大投资需求的政策,都要对准这

  韩保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这“六保”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政策底线”。也就是说,无论是扩大消费需求还是扩大投资需求的政策,都要对准这“六保”进行统筹安排,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在“六保”方面更加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在“六保”领域适度宽松。

  其中,我特别关注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和保市场主体。保就业,需要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近期要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保基本民生,需要切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确保如期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完善社会保障,确保群众基本生活。保市场主体,就是要加快落实各项政策,通过减税降费、降低融资成本和房屋租金等措施,着力帮扶中小企业渡过难关,提高企业生存和发展能力。保市场主体有助于保持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促进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

  刘元春:扩大内需与“六稳”“六保”目标相结合,体现了经济政策“底线式管理”的基本思路。扩大内需在助力宏观经济稳定的同时,还可以保障基层民众的基本生活,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只有充分的需求管理政策才能保证经济系统在停摆之后快速恢复常态,才能使企业在复工复产之后获得足够订单维持正常运转,避免再次停工停产,避免解聘工人,因此,需求复苏和适度的需求扩张,是保居民就业最根本的方法,也是保市场主体的根本。保证了居民的基本就业和市场主体的正常运行,也就保证了民生的基本盘。工资收入和经营收入是居民收入的核心,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财政收入的正常化不仅是各种公共事业和转移支付的基础,也是地方政府常态化运行的基础。从上述意义上讲,扩内需是“六稳”和“六保”的核心和基础,是保证经济社会运行基本盘的关键。

  无论“六稳”还是“六保”,排在第一位的都是就业。根据测算,我国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带来的就业大约为200万人,但是GDP每少增长一个百分点,所带来的失业接近400万人。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完成就业任务的严峻性,把保就业、稳就业的目标转换成扩大内需的政策性目标和政策性行动。

  3.打好政策组合拳 确保宏观政策协同发力

  主持人:中央提出要以更大的宏观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影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扩大内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如何协同发力?

  刘元春:在救助危机的政策组合中,往往以货币政策为主,财政政策为辅,然而这种传统的应对政策在处置由疫情引发的经济下滑时,面临较多的约束和掣肘。首先,传统的货币政策是通过降低利率和扩大货币供给,创造有利于企业投资和家庭消费的宽松环境。但在经济活动中断和产业链断裂的情况下,家庭和企业的现金流收入中断,对未来预期不确定,往往没有扩大消费和投资的意愿。此时过于强调货币政策,增加流动性,鼓励负债消费或者投资,反而可能使家庭和企业背负更加沉重的债务负担。因此,家庭和企业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往往较低。其次,传统的财政政策,通过减税降费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但是对扩大投资需求帮助有限。在企业生产活动停滞的状态下,减税降费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固定成本,使企业在没有收入现金流的情况下可以维持更长的时间。但在没有下游需求的情况下,企业没有意愿复工复产,减税降费政策对于扩大企业生产和投资的刺激作用也是有限的。

  在传统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手段受限的情况下,重启经济需要的是一次性的总需求特别是最终需求的大推动、整体推动。最终需求的扩张,可以沿着产业链实现自下而上的传导,成为经济脱离暂停状态的外生推动力。在疫情的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消除之前,这一外生推动力主要依赖政府支出。一旦经济开始复苏,正常的经济运行机制便会开始发挥作用,传统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也将逐步显现。

   韩保江:理论上讲,在宏观调控体系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有分工的。虽然二者都能在扩张经济总量上发挥作用,但财政政策解决结构性问题的能力更强,更能够精准施策。货币政策虽然也可以通过差别利率等政策工具起到结构性作用,但其长处主要是解决总量上松或紧的问题。因此,二者既要有分工,各自发挥好自己的特长,也要有合作,避免政策效应的对冲。例如,结构性减税目的是为了给中小企业减负,如果税负减了,而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不解决,企业同样活不了或者活不好。唯有二者同频震荡,协同发力,企业才能实现真正的减负,才能度过危机并很好地活下来。

  主持人: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内需政策与这些要求如何有机配合?

  刘世锦:需求政策的重要性在于应对疫情的短期冲击,从长期发展来看,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仍需依靠发挥结构性潜能来实现。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远高于发达经济体的增速,主要靠的就是结构性潜能。这种结构性潜能,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后发优势,通俗地说,就是作为一个后发经济体,在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等方面的发展潜能。因此,应对短期冲击的扩大内需战略,需要立足长远,与结构性潜能相配合。结构性潜能的有效发挥,需要供给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意味着必须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推动供给结构的不断升级。

  供给政策和需求政策,应根据不同阶段面临的不同问题和主要矛盾进行政策匹配。例如,在疫情管控阶段,必须通过供给政策加大相关应急物资的配送,在复工复产阶段,要利用行政手段对全产业链和全领域进行供给侧的推动,然后进行相应的需求侧政策配合。

责任编辑:采集侠

最火资讯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