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各地自然资源部门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支持力度。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县域乡村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一些地方还探索针对乡村产业的省市县联动“点供”用地模式,保障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 ——资金。广东省从今年开始,每年财政安排50亿元,连续3年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争取每个县建设一个现代农业产业园;从今年起,福建省每年财政安排100亿元,在全省50个重点县、100个特色乡镇开展乡村产业振兴试点示范;北京市开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试点,引导工商资本到乡村投资兴业。 ——人才。“以前做农业农村工作,更多的是考虑人往哪里去。现在要重点考虑人从哪里来,吸引各方人才到乡村大显身手。”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破解乡村振兴的人才问题,关键是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农村的环境留住人,培养高素质农村人才队伍。目前,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突破2000万,其中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涌现出一批“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 优化供给结构 提高供给质量 保供给是“三农”工作的天职。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今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实施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的指导意见》,会议提出,增加供给总量,优化供给结构,拓展供给来源,提高供给质量,努力构建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 保障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既强调“量”的保障也注重“质”的提升,就必须把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创新生产方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注重解决小农户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把他们引入现代农业发展大格局。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司副司长刘莉华说,今年粮食产量再次站稳在1.3万亿斤台阶以上。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优质专用小麦比例达到33%,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非优势区水稻、玉米面积继续调减,江西、湖北、湖南等主产省大力发展优质稻;大豆、油菜籽、花生等油料作物面积增加,其中大豆面积增加1000万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