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600份合同,机器在与8名律师的PK中一秒完胜。 新收案件,不但可以进行结果预测,运算风险值,还能自动匹配合适的律师。 在屏幕上刷脸就能签合同,数据上了“链”就无法篡改,可以作为法庭上的证据…… 24日,在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主办的2019首届法律科技创新峰会上,阿里亮出了“黑科技”。国内外法律服务与技术大牛700余人齐聚一堂,热议科技是否颠覆了法律,又将如何创造法律服务新能力。 人类正在步入一个由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 AI)三重叠加的数字经济时代。借助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科技正在给法律行业带来更深刻的变革,法律“拥抱”技术成为这个时代最重大的命题之一。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俞思瑛介绍说,在倡导科技赋能社会治理过程中,阿里构建了业内领先的法律科技能力,一方面赋能阿里商业操作体系,保障消费者享受数字经济的红利,另一方面,科技和法律的融合所创造的法律服务新能力,也能更精准地服务更多人群。 而今,这种普惠已经变得清晰可见:合同可以自动生成、审核已进化到秒级完成;纠纷可以网上调解,节省大量成本;区块链技术重构社会信用机制,司法效率和公信力提升。 机器PK律师,智能合同秒级审核 在阿里巴巴内部,曾进行了一场特殊的“比赛”。 600份在线协议,8位专业律师用了一周时间完成审核,而人工智能仅用时1秒,并且在这600份协议中,标记出的问题准确率达到100%。 这是阿里法务由信息化向数字化升级的一个细节。 作为世界最大的互联网企业之一,庞大的用户和交易带来巨量的合同审查。比如客户服务协议、用户隐私协议等消费者与运营商签署的互联网在线协议,其审查与更新便是一项庞大工程。 根据阿里法务专家的测算,人工审核一份在线协议的平均时长约30分钟,又由于文字量大、规则多,人工检查不可能100%覆盖,人工审核标准不够统一。 有没有可能让AI来代替法务进行审核? 阿里巴巴信息平台企业数据智能部的工程师们,自主研发了智能合同诊断系统。这套智能合同诊断系统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判断出不该出现的内容,比如违禁词、侵犯消费者权限的条款;二是判断哪些是原本应该出现的内容,并给出修改建议或推荐用词。 这个看似简单的系统,实际上跨越了法律语言表达和自然语言的差异、技术和业务场景的鸿沟,“首先要教会系统理解法律术语,而不是自然语言,而且法务很多场景对算法可解释性要求较高,因此算法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让它理解法律概念”,阿里巴巴的技术专家解释说。 事实上,这个智能合同诊断系统除了极大提升审核效率,实现秒级审核速度,平均准确率也达到94%以上,每年相当于节省130人日的工作量。 阿里巴巴集团企业智能事业部总经理叶军介绍说,每年的天猫双11,阿里法务都面临大量的合同签署和审查。在今年双11期间,阿里巴巴集团法务为各商家的双11合同审核插上智慧的翅膀:通过OCR+AI+电子签三项技术,智能工具辅助合同的快速审批。 其中,智能诊断采用AI算法能力,可自主识别10项审查点的风险;再加上比对工具,对比一份纸质合同和电子版合同的时间可从300秒缩短到38秒,加速签约进程。 作为阿里巴巴组织运营数字化的总架构师,叶军表示,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也意味着数字化企业管理时代的到来,科技正驱动阿里法务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升级。 阿里法务专家介绍,这不仅仅是效率的提高,在智能风险预警方面,阿里已实现法务合规风险的主动发现和处置策略的主动推送;在智能案件管理方面,数十万件的案件入库,通过算法模型,不但可以进行案件预测,运算风险值,还能推荐最佳纠纷化解策略,自动匹配合适的律师,甚至答辩状都可以由机器自动生成。 电子签名“神器”已节省340多亿张纸 在数字时代,在手机屏上刷个脸都可以签订一个合同。技术让流程变得简单。 比如,支付订购、注册账号、在线办理业务,当事人可能经常会随手点个“同意协议”、输个验证码、刷个脸,在法律上,这是契约。 刚刚过去的天猫双11以2684亿的成交额再次刷新了纪录。交易额数字背后的力量,是创新、变革和技术,也是各大电商交易、签约、支付及后续物流的大考时刻。 阿里技术专家以饿了么举例:其在全国上千个中小城市招募城市代理商、外卖员工,而各代理商、员工分散各地,原先纸质形式签署代理合同和劳务合同,合同打印、快递、仓储、人力成本开支巨大,与e签宝达成战略合作后,饿了么实现了百万级代理商和千万级外卖员工的协议签署,并且应用于新零售场景的商家入驻协议,为饿了么在协议签署和管理上节约了90%以上的成本,效率提升500%以上。 e签宝将电子签名作为互联网的基础信用设施,全面覆盖电子商务各类应用场景,提供闭环电子签名服务,应用于入驻、交易、金融、物流等环节。 e签宝CEO金宏洲介绍,截止2019年6月,e签宝已经服务超过289万家企业用户,个人用户突破2.1亿,累计签章量超75亿次,相当于节省340亿多张纸,少砍伐85万多棵树。 在此次峰会上,阿里达摩院机器智能技术联合e签宝、蚂蚁区块链一起发布了一款智能合同产品。 “比如e签宝的客户要进行合同签约,传统的方式是A拟出合同,给B进行签署,B需要找自己的法务进行审查,审查流程通常1~3天,再反馈给A,A的法务可能对修改也有一些意见,审查流程1~3天,再反馈给B,来回几次可能就一周时间了。”阿里巴巴达摩院产品专家神定举了个例子,有了智能合同这个产品,A、B都可以使用AI对合同进行审查,1秒内就可以得出审查意见,并即时完成沟通,提高合同审查的效率。 “这款产品的厉害之处,是结合历史几千万份合同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训练。”神定介绍说,智能合同可以更深入全面对合同进行审查,审查点达一百多个,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自己公司的个性化审查,并结合大量市场监管信息、诉讼信息、失信名单等对合同签约相对方进行审查,帮助客户规避潜在风险。 “除了合同审查,下一步将研发合同自动生成,比如甲乙两方直接告诉AI需要就什么事情签合同,回答AI几个问题后,AI直接根据历史合同的学习,自动生成合同。”神定介绍说,人工智能语境下,这并不是什么难事。 1.8亿条数据链上固证,“让天下没有难打的官司” 蚂蚁区块链司法事业部总经理徐惠介绍说,信任是区块链带来的最大核心价值,有更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司法领域。 2018年6月28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在一起民事诉讼案中确认区块链存证的法律效力,这是技术赋能法务的历史时刻;9月,最高人民法院首次以司法解释形式对区块链技术电子存证进行法律确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