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庆幸的是,这次对包括P2P在内的金融科技创新的监管,不再是旧有的“堵”的理念,而更多强调“疏”,创造P2P平台正规化的渠道。在坚持对于违规平台和不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的平台“清退”的基调下,监管将表态按照“成熟一家、纳入一家”的原则,将整改基本合格机构纳入监管试点,同时积极推进P2P转型消费金融公司、网络小贷公司等持牌机构。 在机构争取备案或者转型持牌机构的同时,也有大量互联网金融机构另辟蹊径,积极转型助贷。比较大的玩家包括蚂蚁金服、腾讯金融云这样的行业巨无霸,比较小的玩家也包括各家主流P2P机构。主流美国上市金融科技的利润数据的光鲜,也与各家发力助贷业务息息相关。P2P在2017年撮合的借贷余额达到顶峰,大约在1.3万亿体量,而同年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体量高达250万亿体量。拥抱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无疑给诸多金融科技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与巨象起舞,可能是诸多金融科技企业真正步入“高光时刻”的起点。 “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在互联网金融的创业浪潮中,涌现出了太多可叹和可悲的人和事。但是这些都是中国迈向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的金融市场所必须经历的过程,这些成本也并非不可承受的。一个戴志康的折戟,不能因此让我们否认这些年金融创新带来的可喜改变,也不能因此让我们拒绝通往更加美好的金融市场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