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伪素质教育与准独角兽公司:10 亿美金,有多难?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8-28
摘要:导语 早在 2018 年,真格基金投资副总裁姜敏在预测教育领域发展趋势中便说,「超越新东方的不是下一个新东方,而是做 K12 辅导的好未来;超越好未来的也未必是下一个好未来,其中一种可能就是素质教育。」 转眼到了 2019 年的暑期档,当学生与家长在补习班

伪素质教育与准独角兽公司:10 亿美金,有多难?

导语

早在 2018 年,真格基金投资副总裁姜敏在预测教育领域发展趋势中便说,「超越新东方的不是下一个新东方,而是做 K12 辅导的好未来;超越好未来的也未必是下一个好未来,其中一种可能就是素质教育。」

转眼到了 2019 年的暑期档,当学生与家长在补习班、兴趣班间辗转挪腾,当各大培训机构砸下重金、铺遍广告、杀红双眼,电影《银河补习班》更是掀起了一场关于素质教育的全民讨论。片中邓超所饰演的爸爸,推崇自然天性的素质教育,却在面对儿子「不争气」的成绩时破口大骂「你到底能不能考好!」。这真实却残酷的一幕淋漓演绎了当下每个矛盾家长的心态,更击中了不少素质教育行业从业者的内心。素质教育是否是个伪命题?在素质教育领域成长出一家真正的独角兽公司,又到底有多难?

当我们谈素质教育时,谈的是什么?

没人给得出素质教育非常明确和完整的定义,这个于 1999 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被首次提出的概念,本身没有出处和理论来源,原指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种纯工作性的口号。后广为流行,以致成为国家政策语言,是顺应了反对应试教育、推进教育产业转型的时代背景。

作为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从教育阶段来看,素质教育涵盖了学前教育、K12 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领域的方方面面,且与早幼教和 K12 结合最为紧密。

从细分赛道来看,除原火热的音体美赛道外,STEAM 教育、思维素养、研学营地等一批新赛道也逐渐兴起,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从盈利模式来看,又可大致分三类,包括面向相关培训机构收取咨询服务费、教具出售费用以及加盟费的 to B 模式、直接面向学生开展课程培训、组织比赛进行创收的 to C 模式、瞄准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专项经费与公立学校展开合作的 to G(Government)模式。

再按主营业务是线上或线下来看,又可将目前各细分赛道的明星公司盘点如下:

伪素质教育与准独角兽公司:10 亿美金,有多难?

纵观各赛道公司发展状态,可提炼两大趋势。

一是,STEAM 赛道尤其少儿编程领域,成为素质教育风口中的风眼。

2018 年 4 月政府颁布《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计划指出,人工智能、编程将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具体如何实施,尚需细化。此外,更有多文件指出,中小学阶段需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毫无疑问,政策利好是引发 STEAM 教育火热的根本原因之一,被称为「第三门语言」的少儿编程,更是在近两年成为素质教育投资风口的重中之重。

且由于 STEAM 的复合教育理念及跨学科的培养方式,使这个赛道较之其他单一市场,更加广阔。编程、创客、机器人、智能硬件,无人机,都可切入。在未来, 如若 STEAM 教育纳入应试教育体系,甚至可预判成为继英语、数学、语文之后第四大教育赛道。

二是,素质教育和学科教育跨界交融趋势明显。

基于学科教育本身庞大的市场需求,加之新高考对数学、语文等学科教育核心素养的考察,碰上竞赛、超前教学、超纲教学被叫停,素质教育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结合正成为趋势。其中,素质教育 + 语文学科的「大语文」已有众多资本和机构入局,而又因数学学科在教研、教学方面更易标准化、准入门槛低、易起量,诸如豌豆思维、火花思维、摩比思维等多家主打数理思维的公司也迅速崛起并获大量曝光。同时,素质教育在英语学科中的渗透也更加常见,如盒子鱼英语在原有学习板块上加入了能力培养相关内容,vipJr 推出英语游学课程等。

喊了多少年的素质教育为何出不了一家独角兽公司

机遇与挑战,趋势与焦虑共在。

根据创业黑马《 2018 中国教育产业硬(准)独角兽榜》显示,教育产业中 10 家素质教育企业入选了准独角兽,包括傲梦青少年编程、贝尔科教、编程猫、成长保、火花思维、可爱学、美术宝 1 对 1 艺考 、VIP 陪练、艺朝艺夕、寓乐湾。

再看 2019 年上半年素质教育赛道的最大五笔融资,分别是美术宝获 4000 万美元 C 轮融资,画啦啦获 3000 万美元 B 轮融资,核桃编程获 1.2 亿人民币 A+ 轮融资,秦汉胡同获 1 亿人民币 A 轮融资,编程猫获亿元及以上人民币 D 轮融资。如此来看,在最新一轮融资中,拿到 2 亿美元,可估值 10 亿美元及以上的独角兽公司仍未出现。此外也没有一家独立上市的素质教育公司,整体市场相对初级,投资也相对分散。

为何喊了多少年的素质教育,市场培育仍在初级阶段,只见准独角兽,而不见真正的独角兽?素质教育到底是不是个伪风口?

首先必须承认,在现阶段的国家宏观教育政策导向下,素质教育是对应试教育的准备和补充。相比于 K12 的强刚需和长周期,素质教育的需求弹性大,刚性不足,用户生命周期相对较短,这是通病。

这点从各年龄段对素质教育产品的需求上便可见一斑。在 0 - 6 岁早幼教阶段,无任何升学压力,家长作为独立的消费决策主体,乐于接受如绘本、玩具等科学启蒙产品。而在 6 - 12 岁,小升初的压力已使家长对素质教育产品的期待从不仅提升素质,到且有助于升学。到了 12 - 18岁,随中考、高考课业压力的增大,素质教育逐渐让位于应试教育。即使是可转化为应试能力的学科类素质教育,也无法满足初高中阶段应试提分的强烈需求。再者,部分素质教育项目,以营地研学为例,具有较大的季节弹性,寒暑假火热,其余时间则问津者寥寥。

其次,当下的素质教育多针对精英家庭,客单价高,受众范围小,小众且分散。单一市场规模小,天花板不高,无法进入三四线下沉市场,则无法获取长尾效应。而素质教育的覆盖范围小,究其根本是因其无法解决大部分学生的「出路」问题。音体美素质教育之所以可在细分赛道内率先跑通,跟以技法教学为主,可直接导向考证、考级、特长招生不无关系。营地游学类教育产品近来发展迅猛,跟服务国际学校学生,可丰富升学履历更是息息相关。素质教育名为提升素质,但仍难逃功利化的结果导向。

再者,较之 K12 教育或语培留学等领域,素质教育没有一套成熟的课程标准和评价体系,准入门槛低,行业标准未定,课程品类鱼龙混杂,导致难以体系化、知识化,因而更难以标准化、规模化,从而黏性难以保证。且素质教育类项目的师资缺口更大、培养时间更久,优质师资资源不足、学员对教练依存度高、异地扩张难度大,这些都限制了素质教育类机构的成长速度。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