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 支持好公益诉讼工作呢? 来听听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怎么说。 初始性:相对于传统检察技术工作在案件公诉环节介入,公益诉讼检测需核实倾倒的垃圾是否超标、是否具有环境损害事实。 基础性:公益诉讼工作对违法事实的认定是成案的基础。发放检察建议是重要工作方式,其必须建立在充分调查并确认违法的基础上。 司法性:利用快速检测技术调查就是一种办案行为。 张雪樵副检察长进一步分析,公益诉讼快速检测与常规的、传统的检察技术办案可能产生四大变化: 一是从辅助办案转向兼具主要办案、关键办案的态势转变。 二是从保障后台走向前台。 三是像侦查行为一样要以快制胜。 四是工作的领域涉及行政机关,主要是生态环境部门、自然资源部门、市场监管包括食品药品监管部门。 一、积极推进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办案,借力“检察外脑”。去年省院出台《江苏省人民检察院院外专家参与办案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建立了包括106人的院外专家库;南京、苏州、无锡等地相继建立有专门知识的人参与办案实施细则,助力检察机关专业化、科学化办案。 二、组建快速检测专业团队,确定公益诉讼线索初查。苏州市检察院建立公益诉讼巡回工作机制;无锡江阴市院依托“技术人员+院外专家”协作机制,建立快速检测中心,及时发现公益诉讼线索并提供技术协助,有效解决了公益诉讼证据固定难的问题。 三、探索建立公益诉讼(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联合实验室,拓宽鉴定渠道。 联合实验室 浙江省院新样本 在公益诉讼鉴定实践的基础上,由省检察院司法鉴定中心、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省环境监测中心合作成立公益诉讼(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联合实验室,确保有专门资质机构和专业人才团队进行公益诉讼鉴定评估工作。目前联合实验室已在杭州市临安区发生的非法处置危废等几起案件办理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此外,省院检察技术人员成功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便携式公益诉讼取证勘查箱,通过现场取样、现场检测快速初步判断现场水体或土壤的污染类型、污染范围以及有毒有害食品药品中化学成分。 生态环保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心 江阴经验 江阴市检察院于2018年建成生态环保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心,配备有智能型多功能水质测定仪、多参数食品安全检测仪、土壤重金属专用检测仪、泵吸式复合气体分析仪等9套快检设备,并配有恒温水浴锅、离心机等辅助器材,可快速检测水、气、土壤和食品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重金属、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等多项指标。 成立至今,江阴市检察院依据相关线索,依托中心对辖区内河道水质、农贸市场果蔬农药残留状况以及工业集中区空气质量等累计开展检测60余次,成功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0余件。 中心职能作用主要体现在线索筛查、取证固证以及对检察建议整改落实的跟踪检验等方面。 线索筛查。依托中心快检设备进行快速检测筛查,基本2小时内就能得出结论。通过科学的快检数据可有效过滤掉80%的无成案价值的线索。 取证固证。在勘察取证过程中采取冷藏运输、双份留存采样方式,一份由中心自行快检,另一份由专业检测机构保存,对检测结果实现双保险。 对检察建议整改落实的跟踪检验。在诉前检察建议发出后,针对行政机关回函表明已经整改的情况,中心通过快检设备可以对环境污染是否已消除、生态环境是否已修复等情况进行检验。 “321”工作模式 苏州经验放异彩 2018年以来,苏州两级检察机关办理生态环境污染诉前案件占公益诉讼案件总数的28.6%,办理好环境损害类公益诉讼案件,技术支撑是挑战。 面对这一挑战,苏州市检察院打造了巡回工作站和快速检测实验室。 巡回工作站——功能齐全的“移动”工作站。巡回工作站以具有较强地形适应能力的皮卡车为载体,配备了五大类(空气、流体、食药、土壤、噪音)快速检测设备以及无人机、采样器材、样品保管箱等设备,以移动便捷、功能齐全的特性为公益诉讼诉前工作提供技术服务。 “快速检测实验室”——巡回工作站的后台支撑。主要用于工作站仪器设备的保养,试剂和样本存放,危废处理以及时间较长、成分较复杂的检测。实验室内可开展水中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土壤重金属、大气粉尘、可挥发有机物以及食药品非法添加物等项目的检测。检察机关通过检测精准行动,形成案件办理“闭环”,实现公益诉讼办案质量和效率的双提升。 实验室和巡回车虽然条件不是“高大上”,但2018年下半年以来,截止6月14日,已经完成了162件案件的快速检测,初步形成了空气、水、食药、土壤、噪音五大类快速检测能力。在162件案件的快速检测工作中,有接受委托进行的线索排查,也有针对特定领域的专项行动,以及线索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