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网讯(冷媚 通讯员刘格花)5月19日,以“科技强国,科普惠民”为主题的全国科技活动周在北京开幕。“科普实验室”做为重大示范活动之一亮相北京科技周活动主场,首次对外展示了针对全国1000所乡村小学实施的AI公益助学行动“AI不孤读——科技素养提升计划”。旨在让乡村地区中小学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科学和工程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真实工程科技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资源分享 让乡村孩子融入希望的田野 “我们模拟的是自动采集月球表面能源的过程。小车从启动区出发,在监测站确认运行正常以后继续前进,在传感器的作用下自动感应停车载货,最后要在终点处卸货。”在科普实验室展览区现场,北京西什库小学的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现场演示“月球探秘”项目。 据介绍,该项目是从小学课程《月球探秘》中的知识点延伸出来,融合中小学的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中的知识点,形成的一个中小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由学生根据项目任务来进行动手搭建,利用开源硬件的编程来实现循迹、定位、装卸等任务挑战。 “这些小车是怎么拼装在一起的呀?”“为什么小车会沿着黑色线条行走?”“通过什么原理实现自动停车载货?”……科普实验室内有一块大大的屏幕正在对活动现场进行直播,而屏幕的另一端,科技部扶贫点江西永新县烟阁水湄小学在通过连线体验双师教学,和西什库小学的孩子们实时互动,一起探索月球的秘密,感受科技的魅力。 “我们学校也有承担‘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曾经参与过乡村教师培训工作。但是这次的活动有所区别,是让学校学生给贫困地区学生做讲解,这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锻炼,让他们学会承担社会责任。”北京西什库小学校长李雪梅认为,“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目前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逐渐变好,但是软件方面还很匮乏,尤其是教学师资力量。通过双师课堂分享教育资源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未来学校师生也会一起努力做这方面的尝试。” AI教育公益助学行动 弥补城乡之间的教育鸿沟 “主要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使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的优质教学资源能够辐射到贫困地区学校,让偏远山区的孩子也能享受良好教育。”科技日报社中国科技网总编辑刘峰介绍此次成果展示,“现场北京西什库小学和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烟阁乡水尾村烟阁水湄小学的师生们进行教学互动,通过远程连线的方式培训老师和学生,形成线上线下的青少年科普教育社群,除了教学之外,也可以通过网络实时交流心得体会、兴趣爱好、思想碰撞等。希望运用这种方式弥补我国城乡教育鸿沟,为我国未来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产业发展培育更多科技创新应用型人才。” 去年5月,科技日报社发布AI教育公益助学千人计划,拟为贫困地区1000个孩子提供AI公益编程教育,以帮助贫困山区孩子实现AI科技思维启蒙、AI应用视野拓展、AI编程能力培养、AI青年精英发掘为目标。经过一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此次亮相北京科技周活动主场的“AI不孤读——科技素养提升计划”是AI公益助学行动升级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