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会谈时强调, “今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70年是里程碑,也是新起点。身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俄承载着两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更大期待。中方愿同俄方携手努力,不断放大两国高水平政治关系的积极效应,让两国人民在双方合作中有更多获得感,在国际事务中贡献更多‘中俄方案’”。在此过程中值得关注的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以及普京总统倡议的构建“大欧亚伙伴关系”。这不仅是推动欧亚区域经济合作、实现共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尝试,更是对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提供的“中俄方案”,将为欧亚地区合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正能量。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2015年,中俄两国共同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2016年,普京提出建设“大欧亚伙伴关系”(即包括欧亚经济联盟、上海合作组织和东盟成员国)的倡议。 几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合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体现在从项目带动到制度导向、规则引领。2018年5月,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各成员国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它标志着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及其成员国的经贸合作从项目带动进入了制度引领的新阶段,对于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未来几年,中俄两国以两大战略构想的对接为契机,广泛深入开展贸易和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前景十分巨大。针对普京总统提出建设“大欧亚伙伴关系”的倡议,中方很快做出了回应。经过多次协商,2018年6月,中国商务部与俄罗斯经济发展部签署了《中国商务部与俄联邦经济发展部关于完成欧亚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的联合声明》。这是中俄两国共同构建欧亚经济伙伴关系迈出的重要一步,将为欧亚地区经贸、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带来积极影响,有利于欧亚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客观上讲,上述任何一项倡议的实施难度都是巨大的,更何况还要实行两国发展战略的对接合作。在中俄两国政治高度互信的前提下,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时的相互理解和支持下,双方加强沟通协调,妥善处理分歧。这不仅树立了大国间合作的典范,也为地区经济合作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俄方案”。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2019年,中俄务实合作迎来收获年:两国边境首座公路桥、首座铁路桥成功合龙,首船亚马尔液化天然气运抵中国,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即将建成供气;2020年至2021年将启动中俄科技创新年;等等。 当今世界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上升,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加。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历史的召唤,是双方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将坚定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为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注入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