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4日晚,北京国家大剧院。这座中国表演艺术的最高殿堂,上演了由深圳市策划创作的大型交响套曲《我的祖国》,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2019年,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一部部精心打造的深圳文艺作品惊艳亮相,在重要历史节点唱响“深圳好声音”。 值得关注的是,在2017年与2019年,深圳分别有3部和4部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奖数全省遥遥领先。深圳,已成为文艺精品重要的生产基地。 深圳的文艺精品为何屡获大奖?从顶层设计到体制机制创新,从改革攻坚到推广扶持,深圳的文艺精品创作已经形成了一套灵活可行的机制,为创作营造一流环境。每年,深圳都要举办全市文艺精品创作座谈会,交流、研究、部署文艺精品创作工作,策划一批批优秀文艺项目。为在社会营造尊重、推崇文艺工作者的氛围,深圳积极开展文艺名家宣传推广计划,举办“今夜星空灿烂,致敬深圳文艺名家”文艺晚会,王子武、胡经之、但昭义、祝希娟、冯刚毅、何煌友(已故)等6位文艺名家受到全城瞩目。 2019年2月,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深圳七分钟”精彩绽放。(资料图片) 气象之新,在于院团改革之破冰启航。 文艺院团,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支撑力量。2017年9月底,深圳吹响新一轮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号角,探索新机制新模式新办法深化院团改革:将粤剧团、大剧院、音乐厅重新划归市文化部门主管;组建市歌剧舞剧院填补空白;推动交响乐团与音乐厅、粤剧团与深圳戏院融合发展,建立“交响乐发展基金会”,为文艺创作释放更大活力。 改革如“密码”,解锁文艺院团奋发图强的内生动力,走出一条契合时代发展、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新路,向改革创新要作品、要影响、要效益。两年后,三大文艺院团纷纷拿出了优秀的舞台作品,深圳交响乐团的《我的祖国》、歌剧舞剧院的《追梦人》、粤剧团的《东江传奇》……一部部原创作品,展示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文艺创作实力,见证着院团的成长蝶变,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高唱“主旋律” 现代文化传播体系声音嘹亮 疫情防控,不仅是一场阻击战,也是一场新闻战。 凝聚人心是打响这场战争的精神力量,公开透明则是最好的社会稳定剂。上半年,深圳举行了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集中采访等新闻发布活动近200场,深圳的疫情发布机制受到广泛好评,还被多家媒体评为疫情信息发布全省“最透明”城市。公开、透明、高效的新闻发布机制,是对民生热点问题的回应,也是城市治理能力的象征。 “构建以媒体融合发展为标志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以“2020方案”中的要求为目标,深圳在媒体融合方面不断创新前行。 在新媒体的航道上,深圳媒体正乘风破浪。 2016年,深圳报业、广电、出版发行三大文化集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出台。改革先从精减开始,“瘦身计划”的实施,让两大媒体集团轻装上阵。报业集团领导班子职数从17名减至11名,减幅达35%,集团本部由25个部门精简为15个,减少40%;广电集团领导班子成员由13人核减至9人,减幅31%,职能部门核减编制43个,缩减8%。 近年来,报业集团加快构建“一主报融媒体多平台”的发展新格局,广电集团推进组建“四大中心”,出版集团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不断推进的改革为国有文化集团赢得发展的广阔空间。去年公布的国家新闻出版署《2018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显示,在全国报刊出版集团总体经济规模排名中,报业集团排名全国第七。深圳卫视收视率稳步上升,近期晚间黄金时段和全天时段排名首次达到全国第6名,《直播港澳台》多次在同时段排名全国第一;深圳书城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品牌,各项指标跃居全国大中城市门店前列。 随着“读特”“读创”“壹深圳”“全民阅读APP”“掌上书城”等一系列移动客户端的上线,随着深圳11个区级融媒体中心全部挂牌运作,深圳网络舆论阵地呈现新面貌,深圳文化集团的转型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迈出新步伐。 在现代文化传播体系构筑中,同样“乘风破浪”的,还有深圳在国内外的“能见度”。 在新的传播格局下,深圳用新的方式与海内外沟通。去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落户深圳。2016年5月9日,深圳英文网“EYESHENZHEN”上线,这是“深圳文化创新2020”中首个正式落地的项目。四年过去,该网站的访问量已稳居国内城市英文网站访问量榜首,深圳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全球知名旅游指南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公布的2019“全球十大最佳旅行城市”中,深圳位列第2名,体现深圳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不断跃升。 深圳歌剧院将建在美丽的蛇口半岛(渲染图) 谱写“合奏曲”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赢得民心 在蛇口东角头,湛蓝海面映照着粼粼波光,光影的舞蹈与海浪的旋律令人入迷。这一得天独厚的优越环境,正是未来深圳歌剧院的所在地。 文化设施关乎城市品位和未来发展,更关乎民生幸福。2018年,深圳制订出台《加快推进重大文体设施建设规划》,启动规划建设“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深圳歌剧院、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创意设计馆、国深博物馆(暂名)、深圳美术馆新馆、深圳科学技术馆、深圳海洋博物馆、深圳自然博物馆、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深圳音乐学院。 在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将全部动工,构建城市文化新地标。同时,“十大特色文化街区”和一批市区级重大文体设施也已陆续启动,掀起特区第三次文化设施建设高潮。深圳市政协委员王琛评价:“建设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标志性文化设施群,将有利于提升深圳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形象。‘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对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彰显现代文明之城具有积极影响。” “构建以市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是文化创新的内在要求,也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福利。 雅昌(深圳)艺术中心拥有一面高约30米、宽约50米的艺术书墙,藏书汇聚全世界经典艺术图书、珍贵古旧书、世界著名博物馆及顶级艺术学府出版物等,是深圳人读书好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