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与“深圳文化创新2020”的冲刺收官之年在此交汇,让人们油然而生置身改革史诗中的感慨,更有文化创新的豪迈。 “十三五”以来,深圳文化在新起点上的谋篇布局,充满了创新锐气、蓬勃朝气。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对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强调要以新作为新担当谱写新篇章,推动文化强市建设再上新水平。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2015年底,深圳宣传文化系统出台《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以下简称“2020方案”),坚持问题导向,致力于打基础、谋长远、补短板、强弱项,通过构建五大体系,努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相匹配的文化强市。 “2020方案”,是一张展示城市文化未来的“规划图”,更是一张深圳文化创新发展的“施工图”。方案最大特点是“实”,细分出153项具体任务,每一项任务都是一个创新点、突破口,并明确每一项任务的工作要求、牵头单位、完成时间。“认准一个目标,构建五大体系,一年干几件实事,坚持数年,必见成效”的工作思路,引领“2020方案”落到实处、变为现实。 倏忽间,几年前播撒的文化种子,迎来了收获季,硕果累累。截至今年6月,153项重点任务基本完成了145项,完成率达94.7%,平均下来一年干了30多件实事。 回顾文化创新之路,以“2020方案”为指挥棒奏响的文化交响曲气势恢宏,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正不断提升“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软实力,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今,跟随文化创新的铿锵节奏,我们正在读懂一座城市在文化之路上的远大追求和执着坚守。 敲下“定音鼓” 城市精神体系凝心聚力 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的荣耀,千万市民的骄傲。 7月17日,深圳举行市文明委全体(扩大)会议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动员大会,吹响了夺取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的冲锋号。 “2020方案”提出“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城市精神体系”,文明建设正是其中重要内容。深圳的文明建设注重“内外兼修”,不断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坚持“六个以”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以法治促进文明,让文明从“软约束”变成“硬约束”;以机制保障文明,推动文明创建常态化开展;以科技助推文明,为社会文明进程装上“加速器”;以文化滋养文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共建共享文明,让市民成为文明的传播者、践行者、受益者;以传播弘扬文明,创新内容方式讲好文明故事。 文明的崭新路径,引领文明之城阔步行进。2017年,深圳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2019年,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中,深圳的成绩大幅度提升,得到中央文明办的通报表扬;如今,深圳正朝着“六连冠”的目标迈进。 传递核心价值,锤炼城市精神,深圳依托城市精神体系的建设,敲下“定音鼓”,持续凝心聚力—— 思想,是指引前行的明灯。深圳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牢意识形态“方向盘”,确保城市意识形态领域平稳有序。 “学习强国”深圳学习平台上线,实施新思想“首页首屏头版头条工程”;首个理论研究网站“深思网”上线;首份《深圳社会科学》杂志问世,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最新发布的学术期刊关注度指数排行榜中,该期刊在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位列第三;2018年、2019年分别有两批共15家机构被评为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带动深圳社科领域学术发展……不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深圳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城市文化的核心是城市的精神,它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和价值导向。近两年,深圳正在概括提炼“新时代深圳精神”,为城市精神体系的建立标注崭新的坐标。时隔十八年,令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的“新时代深圳精神”呼之欲出,外树形象、内聚合力,它将使这座城市在迈进新时代的征程中面容更加自信、步履更加矫健。 城市精神图谱的构建,需要城市文明内涵的积淀,也需要有高远的学术文化理想。 在深圳,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浇灌学术创新的沃土,在文化创新的实践中,深圳打造了一批新的学术平台,让一批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理论成果出炉。《深圳改革创新丛书》《中国道路的深圳样本》系列丛书、《为什么是深圳》等一大批社科成果,惊艳了国内学术理论界,使“深圳经验”插上了理论的翅膀。 实践呼唤着理论,理论需要学术名家。近几年,深圳针对自己的短板,实施“学术名家计划”,以各种方式聘请国内外一大批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担任深圳的“特约研究员”,“聚天下之英才为我所用”……一系列优秀学术成果通过理论创造与观点引领,成为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供学理支持和智力支撑。 描绘“新画卷” 文化品牌体系色彩缤纷 一张白纸,可以描绘最新最美的画卷。 特区建立40年来,如同一张白纸描画出的美丽图景,经济科技勾勒了特区的线条,文化艺术涂抹了城市的色彩。 “2020方案”实施以来,文化艺术为城市带来了浓墨重彩、气势磅礴的文化新气象。 2019“一带一路”音乐季开幕式 摄/胡蕾 气象之新,在于文化品牌之花开四季。 “2020方案”提出“创新城市形象标识,构建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的文化品牌体系”,作为落实这一要求的重要项目,深圳2017年率先在全国首发城市文化菜单,迄今已连续三年发布。 一份文化菜单,不仅是彰显城市文化自信的“推荐表”,更是满足市民文化向往的“承诺书”。文化菜单中大多数是新创立的品牌活动,比如“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深圳设计周、深圳(国际)科技影视周、深圳书展、深圳舞蹈月等。几年来,深圳新增的重大文化品牌活动达18个,历经“从无到有”的精心设计,闪亮登场,既是文化品牌的增量,更代表了高品位的质量。 如今,城市里一年四季上演的大型文化品牌活动达30多个,构筑起深圳人“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文化生活新局面,推动深圳日趋成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形象开放时尚的文化高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特别顾问班德林连续两届来到“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现场,他说,“音乐季”为新兴城市的文化发展树立典范,深圳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乃至全球文化交流发展做出了特别的贡献。 气象之新,在于文艺创作之精品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