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直播这种模式带有即时性,不同于短视频平台或者其他网络平台,没办法做到先审后发。因此,直播平台对于主播在直播过程中的一些违法违规或者低俗行为就很难事先防范,只能通过事中的技术手段、人工手段或者观众举报和投诉这几种方式来发现,但是通过技术判断是否存在违规内容时也存在很多不足和局限性,人工审核对于直播平台来说也有巨大压力,即便直播平台的客服审核团队人数成百上千,但面对众多的主播和直播内容,也很难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违规内容和低俗内容。”赵占领说。 赵占领提出,从监管部门来看,他们对于主播的行为监管往往做不到事前和事中的监管,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事后监管,在直播过后发现此类违法违规行为再进行处罚,并且处罚主要以罚款为主,对于主播来说违法成本相对较低。 直播平台切实履责 监管部门加大惩处 直播平台庸俗低俗内容不断,下一步应当如何进行规范? 赵占领建议,首先,主播需要遵守法律规定,包括网络安全法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指出了“九不准”规定,比如不能发布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信息,不能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信息等。在赵占领看来,如果直播平台或者主播自主发布的内容违背了“九不准”原则,他们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或构成民事侵权,如侵犯别人的隐私权、名誉权等,甚至构成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另外,如果主播在为其他商家进行代言、发布广告的过程中发布虚假信息,也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赵占领说,此外,直播平台对于管理主播和主播行为负有主体责任,如果平台没有及时采取相关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来防范和制止违法违规信息的传播,以网信办为主的监管部门就可以对相关平台进行行政处罚,如限制部分功能、暂停频道更新、所有业务下架整改等。 王四新对《法制日报》记者说:“根据网信办出台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直播平台要对参与直播活动的主播以及其他用户进行实名登记,或者对整个直播过程进行全流程管理,对于出现的违规违纪违法情况及时处置。” “同时,直播平台还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责任体系,做到无死角管理;或者能够根据平台上的信息流、内容流的情况,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直播过程中产生的内容进行有效管理。”王四新说。 赵占领还建议,要整治直播平台庸俗低俗内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提高主播的准入门槛。在主播入驻平台之前,应当由直播平台对其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应该包含法律知识等。 第二,直播平台应该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完善技术手段,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财力,对违法违规信息做到及时发现和制止,对违法违规内容和违反用户协议的内容加大处罚力度。 第三,建立和落实主播黑名单制度,避免一个主播在一个平台上受到处罚后,仍然可以转移至其他平台进行直播,导致黑名单制度无法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 第四,监管部门应该对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尽可能做到及时发现和处罚,以消除主播的侥幸心理,增加其违法成本。 “从政府角度来讲,规范体系要不断完善,执法措施要不断跟进。从平台角度来讲,各项管理措施要不断落到实处,各项管理举措要不断到位。从互联网用户角度来讲,用户要积极参与网络优质内容的创造、传播工作,同时也要通过各种方式与网络上的不良内容进行斗争,包括熟练使用平台的举报系统等。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营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空间。”王四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