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关注 科技 财经 汽车 房产 图片 视频 全国 福建

业内

旗下栏目: 业内 数据 数码 手机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揭晓!生态环境底数更清晰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采集侠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6-13
摘要:6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有关情况。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日前正式发布。《公

1.png

  6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有关情况。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日前正式发布。《公报》显示,2017年底,全国各类污染源数量是358.32万个(不含移动源),其中工业源247.74万个,生活源63.95万个,畜禽规模养殖场37.88万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8.4万个。

  “与第一次普查数据同口径相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2017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这三项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分别下降了72%、46%和34%。”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标准时点是2007年12月31日。与10年前相比,本次普查数据的变化,反映出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2.jpg

  上图:新闻发布会现场。

  全国各类污染源数量是358.32万个,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五省占一半

  定期开展全国污染源普查,是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的法定要求。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等15个单位和部门联合,于2017年—2019年开展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这次污染源普查,是全面摸清建设美丽中国生态环境底数的一次重大国情调查,意义非常重大。”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标准时点是2017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是2017年度,经历了前期准备、全面普查和总结发布三个阶段,对全国有污染排放的358万多个单位和个体经营户进行了全面调查,获取了全国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移动源相关基本信息和污染物排放信息。

  “普查摸清了全国各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各类污染源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状况。”赵英民说。《公报》显示,2017年底,全国各类污染源数量是358.32万个(不含移动源),其中工业源247.74万个,生活源63.95万个,畜禽规模养殖场37.88万个,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8.4万个。

  广东、浙江、江苏、山东、河北五省各类污染源数量占到全国总数的52.94%,全国污染源的数量,特别是工业污染源的数量基本上呈现由东向西逐步减少的分布态势。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等五个行业,占到全国工业污染源总数的44.14%。

  此外,截至2017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2.67亿辆,工程机械保有量413.2万台,农业机械柴油总动力7.62亿千瓦,营运船舶数量27.8万艘。2017年全年国家铁路内燃机车燃油消耗量246.18万吨,民航起降1024.89万架次。

  普查数据的变化,反映出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普查掌握了各类污染源的排放情况。赵英民介绍,从全国水污染物排放情况看,化学需氧量2143.98万吨,总氮304.14万吨,氨氮96.34万吨。从排放量来说,长江、珠江、淮河流域面积大,涉及省份多,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氨氮等污染物的排放量较大。

  “全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为:氮氧化物1785.22万吨,颗粒物1684.05万吨,二氧化硫696.32万吨。”赵英民表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和汾渭平原是我国大气污染源单位面积排放强度较大的地区,也是国家确定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

  全国固体废物的情况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8.68亿吨,综合利用量为20.62亿吨,处置量为9.43亿吨,当年存储量为9.31亿吨。全国秸秆产生量8.05亿吨,利用量5.85亿吨。山西、内蒙、河北、山东、辽宁五省一般固体废物产生量占到全国的42.4%,山东、河北、山西、安徽和江苏五省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约占全国的40%。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标准时点是2007年12月31日。与10年前相比,本次普查数据的变化,反映出过去10年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与第一次普查数据同口径相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2017年,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分别下降了72%、46%和34%。”赵英民表示,和2007年相比,全国造纸、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产品产量分别增加了61%、50%和71%,企业数量分别减少了24%、50%和37%,造纸行业化学需氧量减少了84%,钢铁行业二氧化硫减少了54%,水泥行业氮氧化物减少了23%。

  “这说明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经济发展质量在提升,企业数量少了,但产能集中度高了,在产品产量增加的同时,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下降,单位产品排污量大幅下降。”赵英民说。

  “2017年,工业企业废水处理、脱硫、除尘等设施数量分别是2007年的2.4倍、3.3倍和5倍,都是数倍于十年前污染治理设施的数量。和十年前相比,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数量增加了5.4倍,处理能力增加了1.7倍,实际污水处理量增加了2.1倍。生活垃圾处置厂数量十年间增加了86%,危险废物集中利用处置厂数量增加了8.22倍。”赵英民表示,我国污染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3.jpg

  上图:安徽铜陵,环境监测人员在监测空气质量。(周峰摄)

  为“十四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基础支撑

  赵英民介绍,本次普查形成了1800余张数据库表,1.5万余个数据字段,1.5亿多条数据记录,健全了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形成了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一张图”。

  赵英民表示,通过普查,我们看到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另一方面普查也反映了几个问题。

  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这四项污染物排放量都超过了千万吨。这四项污染物对大气、水的环境质量改善都至关重要,这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农业源、生活源对水污染物排放贡献比较大,机动车对氮氧化物的排放贡献大,工业、生活和机动车对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贡献大。“这些污染源涉及主体多,而且和过去传统的集中排放不同,这些领域很多是无组织排放,或者是面源排放,治理和监管的难度都比较大。”赵英民说。

责任编辑:采集侠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 福建

Copyright © 2015 新闻资讯门户站 版权所有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