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话,我们有底气。这个底气来自于我们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完备产业体系、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超大的市场规模。这些优势在严重疫情冲击下没有受到严重的伤害,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在抗疫情过程中甚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在过去几个月抗击疫情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始终保持连续生产,医疗物资快速增长,生活必需品实现了稳定供应,14亿人的基本民生得到了有效保障,这种底气来自于实践。底气还来自于现在转型升级的趋势已经基本确立,从4月份主要指标的运行情况大家也可以看到,和新动能相关的领域在疫情冲击下依然保持了增长态势,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可以说是在疫情下实现了逆势增长,所以我们的底气也来自于转型升级的态势确立、新动能的不断发展壮大。 第二句话,我们有信心。我们的信心来自于疫情发生以来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3、4月份连续两个月经济处于恢复改善的势头,本身也体现了经济增长的韧性,也为进一步加大宏观对冲政策、进一步推动复工复产增添了更多信心。目前从一些先行指标来看,比如1-4月份投资中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已经由负转正,从上个月的下降22%转为增长1.1%,说明我们在投资的项目储备、资金保障上都有好转。从用电量来看,刚才说到工业用电量在4月份已经转正,从5月上旬最新的监测结果来看,用电量的增幅在持续小幅回升。从这些先行指标来判断,我们经济持续复苏改善的势头是有条件、有基础的。 第三句话,我们有挑战。确实现在境外疫情扩散蔓延的势头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冲击仍在复杂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从国内来看,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成果,但是从经济层面来看,这种复苏势头还没有回到全面的正常水平,就业压力还比较大,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还比较多,面临的风险挑战仍然比较多。所以还要保持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一方面要抓紧落实落细前面已经出台的宏观对冲政策,另一方面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和企业的诉求,及时调整应对政策,推动经济全面回归常态。谢谢。 纽约时报记者: 服务业的数据在4月份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看到,零售业如果刨除零售总额的话,其他的数据并不是太好,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消费者对于可选择性的消费更加谨慎了?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你对数据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我们在目前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观察经济形势必须要放在大背景中来看,疫情防控对我们的生产端和消费端都会有冲击。当前来说,生产端的恢复略快于消费端,这和疫情冲击的特点是有关系的。虽然目前国内疫情已经从应急状态转变为常态化防控,但是很多聚集性的消费、接触性的消费,还有以此为特点的服务,确实还需要一个恢复过程。数据的变化也可以看出,零售和服务业的复苏仍然是有一定差距的。4月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5%,服务业生产指数下降了4.5%。这两个之间有什么差异?因为服务业是点多面广的行业,不光有接触性、聚集性的服务消费,很多服务还体现为基于信息技术的服务,比如这次在应对疫情冲击过程中的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其实不但没有受到疫情影响,反而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发展。我觉得这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释服务业生产指数的好转程度好于零售的好转程度,可能这两个指标之间有这样的差异。谢谢。 总台央广记者: 我们注意到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5%,降幅比3月份收窄8.3个百分点,这表明市场销售在回暖,请问这种回暖是否是可持续的?在海外疫情不断蔓延的情况下,下一步进一步扩大内需的潜力应该如何看待?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本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了7.5%,降幅比3月份收窄了8.3个点。从结构上来看:第一,基本的生活类商品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粮油食品类的销售、饮料类的销售都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第二,消费升级类的商品保持了加快增长的势头,包括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速也有所加快。这是第二个特点。第三,有一些重要的商品销售实际上是在回暖的,比如汽车这个月销售就是持平的。这些占比比较高的商品的恢复对于整体零售的回升、降幅的收窄起到增强促进作用。 从下个阶段的走势来看,目前消费升级的势头还是在继续。从今年以来各月之间零售变化的趋势来看,大势没有改变,基本生活用品基本保持了平稳增长,消费升级类商品继续较快增长,一些受疫情冲击的行业或者产品销售在目前疫情防控的形势变化下也呈现了恢复的势头。所以我们觉得,虽然消费回归的势头仍然面临一定挑战,在消费端仍然会感受到这种压力,但是,短期来看,随着复工复产的逐步推进,生产生活秩序的逐步回归,消费的环境在逐步改善;长期来看,消费复苏的势头也是有条件得到持续的。谢谢。 经济日报记者: PPI连续下降,反映出现在企业复工复产虽然在持续推进,但是也存在着达产难,包括订单比较少的情况,这是否说明我们的产业链在疫情的冲击下还没有完全恢复过来?另外,下一步怎么巩固和增强产业链的优势?谢谢。 刘爱华: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涨幅下降3.1%,比上个月的降幅是扩大的。这种下降从结构上来看,主要还是输入性的影响。本月从国际上看,国际原油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行,4月份OPEC一揽子原油的价格比年初的高点下降70%以上。从别的指标来看,比如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的期货价格来看,4月份比3月份下降40%以上。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大幅下降,对我们和石油相关行业的价格是有影响的,对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是有下拉的作用。但也要看到,在疫情冲击下目前工业市场的需求确实存在下行的风险,刚才我也讲到企业的达产率,达到正常水平50%的规模以上工业接近85%,确实还没有回归到正常的水平,和正常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他的建筑业、服务业都有类似的特点,达产率更低一些。这种需求的变化会对我们的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从PPI变动的趋势来看,一方面确实要继续扎实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尽快释放内需潜力;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观察我们PPI的走势。总的来看,随着国内生产生活秩序的逐步恢复,PPI也有一定向上的支撑。谢谢。 路透社记者: 从现在的趋势来看,预计哪个季度经济能够走出负增长的区间?下一步我们要扩大内需,您觉得着力点在哪些方面?投资还是消费?谢谢。 刘爱华: |